瞿发清,汉族,36岁,四川凉山州木里县公安局东朗派出所教导员、麦日乡格伊村驻村第一书记。自2010年加入公安队伍,瞿发清一直坚守在木里县山区腹地——东朗乡和麦日乡,参与抢险救灾、调解纠纷等二百余次,为木里高原的平安稳定、和谐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瞿发清因工作业绩突出,于2015年1月被凉山州公安局授予个人三等功,2016年12月被木里县人民政府授予个人三等功,2018年12月被木里县人民政府授予个人三等功,2020年3月被凉山州公安局授予个人三等功,2020年5月被授予四川省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称号。
脚踏实地 办好村民的每一件事
“村民们对我像家人一样,但我刚来的时候,他们对我还有些防备的。”从鲁绒尔戈家出来后,瞿发清摸了摸头,有些不好意思说道。
2010年,瞿发清进入木里县东朗派出所,成为户籍民警。当时只有26岁的瞿发清怀着满腔热情想要为村民办点实事,但村民的态度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从来没有干过基层工作的瞿发清,第一次入户采集信息就遇到了波折。
“我刚进门,他们家里的所有人都围了过来,一起质问我为什么要来他们家?告诉我他们没有犯错,然后把我哄了出去,顺手重重地关上了大门。”瞿发清说,“当时我没走,坐在门口台阶上休息了大概1分钟,就扯着嗓子喊,“我是户籍民警,过来采集信息,你们不要害怕。”喊完后,村民们又把门打开,让瞿发清进了屋。
不到半年时间,瞿发清走遍了东朗派出所辖区的每个村落,熟悉户籍办理流程,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民警。2014年,瞿发清被提拔为东朗派出所教导员。
东朗派出所管辖的麦日牧场,地处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之下,牧场牧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多数不懂汉语,许多人没有办理二代身份证。在调查了解情况后,瞿发清就跟队员分工,每个人负责5户牧民家庭,上门为牧民办理身份证。
上门服务前,瞿发清会提前和当地的村干部打好招呼,确保牧民在家以后,才会骑着摩托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路走走停停,挨家挨户地为牧民办理身份证。“我们还要随身携带派出所‘四宝’:照相机、剪刀、梳子、背景布,现在牧民基本都有身份证了。”瞿发清说,“我们还提供免费上门送证服务呢。”
瞿发清还会主动询问每家每户的困难,用笔记本记录下来。“已经坚持9年多了,只要走村入户都要做这样的事情。”几年来,瞿发清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村民家长里短的烦杂琐事。
主动作为 维护一方平安
麦日乡和东朗乡是东朗派出所管辖的两个山区腹地,被称为木里县“山区中的山区”,99.9%的居民都是藏族。“这里是木里县和甘孜州稻城县、理塘县交界处,情况相对复杂。”为了维护一方平安,瞿发清带领派出所民警主动作为、主动担当。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村民法律意识淡薄,辖区内经常发生虫草资源争夺等矛盾纠纷。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每到虫草采挖季节,瞿发清就和同事抱着被褥、拿着帐篷,上山与村民住一起。“我的要求是至少保证同吃同住一周以上,一旦发生纠纷,民警可以立马进行调节,这样可以让村民专心挖虫草,毕竟他们就是靠虫草赚钱。”瞿发清还带领民警走村入户,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地普及法律知识。
从2016年开始,矛盾纠纷慢慢变少。但每年虫草采挖季节,瞿发清和队员依然坚持上山与村民同吃同住,保证村民安全。“每年挖虫草的时候,都能看见小瞿和派出所其他民警的身影,我们遇到困难还能随时找他们解决,感谢他们。”听到瞿发清的讲述,恰好来找瞿发清办理事务的村民中吓次尔赞不绝口。
9年多来,瞿发清始终带着深厚的情感,做到责任清、任务明、干劲不减,尽力为村民解决困难、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地实现了走近百姓、倾听心声、促进警民和谐的目的,使警徽在峡谷深山中熠熠生辉。
兢兢业业 为农户撑起“幸福伞”
2015年,瞿发清被派驻到麦日乡格伊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格伊村平均海拔3000多米,是典型的农牧民混居区,居民居住分散,形成了多个村组。“从一个村组到另外一个村组基本靠走路,货物运输就是人背马托,道路也比较狭窄,手机没有信号,村里土地贫瘠,村民也很穷。”瞿发清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初来格伊村时的样子。
“既然来扶贫,要干就要干好,就要干点名堂出来。”刚到村里的第一天,瞿发清就去找乡政府的包村干部一起制定脱贫计划。
“我们发现村民主要靠养牛、藏香猪以及采摘野生食用菌为生,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发展特色养殖业。”说干就干,瞿发清牵头组织成立了麦日乡格伊村藏香猪养殖合作社,采用“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每个家庭养殖藏香猪15头以上,就可以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指导服务以及藏香猪外销服务,藏香猪售出以后金额全部归农户所有。“通过特色养殖,农户每年至少能增加几千元的收入。”瞿发清高兴地说,他们还鼓励农户养殖奶牛。“这里的村民都喜欢喝酥油茶,养奶牛就可以自给自足,减轻家里的购买负担。”
不仅如此,瞿发清还提议帮扶单位购买了24台野生食用菌烤箱,以每台500元的价格出租给村民,用于壮大集体经济。“今年通过政府的努力,我们给贫困户每家每户都购买了一台野生食用菌烤箱。”派出所民警扎西龙布走了进来,笑着说,“我们挨家挨户地送过去,村民拿到烤箱别提多高兴了,都夸瞿哥好呢。”
考虑到村里的长远发展,瞿发清还大力引导村里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我来的时候发现许多人不会讲汉语,文化程度也低,通过外出务工,他们可以和外面的世界多接触,学习文化知识。”瞿发清语重心长地说,刚开始宣传的时候还遇到了不少困难,村民认为日常农耕生产已经足够养活自己,外出打工太累了。“我就上门一遍一遍地沟通,还与木里县就业局联系为他们开展劳动技能培训。”
在瞿发清的努力下,不少年轻人陆陆续续地走出村子,外出务工。如今的格伊村早已不同往日,公路通了,信号也联通了,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但是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我们要继续努力。”瞿发清望了望窗外,目光坚定。(杨科 赵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