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税务主动担当作为 助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9-02 20:31:54 编辑:李光超 点击:

近日,成都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在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郫都区战旗村,随着游客的增多,也更加热闹了起来。走在战旗村整洁的人行道上,穿过富有川西民居风情的商铺,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观光购物,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战旗村考察时,对战旗村党建活动、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嘱托战旗村要在乡村振兴中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3年来,战旗村接待游客总量超过270万人次,实现全口径旅游收入超过1.89亿元。


成都市郫都区税务局干部到战旗村宣传乡村振兴相关税收政策

作为战旗村的当家人,从敲响四川“新土改”第一槌,到推出“乡村十八坊”等旅游项目,再到建立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高德敏见证了战旗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也深知战旗村日新月异的密码。他说:“‘改革兴村’成就了战旗村最美的样子。税收政策的有力支持,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则是乡村振兴的税收密码。”
近年来,伴随着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农村电商等快速发展,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成都乡村经济发展特点和机遇,从培育发展乡村产业、发扬优秀乡土文化、推动城乡融合等方面着力,全面落实各项利企惠农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深耕乡村,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用心滋育乡村产业稳固发展
水流湍急的柏条河,从战旗村穿流而过。沿河而上20公里,就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岷江水在这里分流,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成就了天府之国农业的兴盛。在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成都税务部门助力农村拓展乡村功能,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如江水一般,持续滋育乡村产业发展。
目前,今年4月开启的第十六届大青城采茶节暨都江堰市手工制茶技能大赛还在继续。在都江堰市青城山脚下的青城道茶观光园,农特旅游产品展销、茶乡摄影采风创作、茶艺比赛和茶山帐篷露营节等项目,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


成都税务干部到乡村文旅企业开展“一对一”政策辅导

谈到茶园的发展,公司负责人彭明烽说,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展农旅融合绿色产业指明了方向,税务部门坚定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又为企业打造乡村新兴消费场景注入了强劲动力。“去年公司享受各类税收税费减免5万余元,今年国家又有推出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干劲十足。”对于节省下来的税费,彭明烽打算用来打造一套新的茶韵场景,让茶园更具吸引力。
在彭州市,税收大数据的运用,让农业产业链更加稳固。彭州是四川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承载地。随着中医药产业发展,出现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此,彭州市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利用增值税发票大数据平台和综合治税平台,与30余个乡镇和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通企业上下游供应链条,串联起医药种植、运输、加工和销售全流通环节。


彭州市税务局干部到敖平镇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专项宣传

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和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在税务部门协助下,通过与当地农村合作社合作的方式,在甘孜州和彭州市敖平镇分别建立起莨菪、川芎等药材种植基地。规模化的种植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创收,也压缩了企业生产成本,实现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利”“双赢”。
推动传统优秀乡土文化代代相传
翠竹环绕,环境清雅,凭借“竹编”“竹游”“竹市”的“非遗”特色,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崇州市道明竹艺村,如今已是游客打卡的网红艺术村落。
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承下去,是推动乡村换发文明新气象的重要内容。“非遗”不仅传承了乡土文化,也与文创产业紧密结合,激发着年轻人的创意,也激励着年轻人立足乡村,创新创业。
90后女生杨隆梅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毕业后,杨隆梅回到家乡学习竹编技艺。她在竹艺村开办“乡下囿竹”竹编工作室。通过对竹子产品的文创研发,原本简单的手工竹编,变成了耳环、项链、吊坠、箱包等创意产品,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崇州市税务局干部到“非遗”传承人杨隆梅创建的竹编工作室宣传税收政策,该工作室吸纳了聋哑、侏儒等特殊人士就业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有责任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从一个手工匠人转换到市场经营者的角色,要面对的困难很多,好在有税务部门的关心支持。”杨隆梅说,税务干部通过面对面辅导、远程服务等方式,解决了不少涉税疑难问题,还帮助了解最新税收优惠政策,让创业之路更加顺畅,也让道明竹编能够大放异彩。
在服务“非遗”文创的发展中,成都税务部门建立联络员工作制度,落实专人解答企业关于享受税收优惠的相关疑难,为文创企业出谋划策,进一步助力传统非遗产业与现代文创产业对接。为满足创业企业个性化涉税需求,税务部门还组建工作小组,送政策、送服务,为创新创业企业量身定制辅导服务套餐,提供“点对点、一对一、个性化”的涉税服务和政策辅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税费优惠政策,助力创新创业企业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税务实践
随着“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深度推进,特别是2020年以来税务部门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进一步精简办税流程,压缩纳税时间。“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给城乡带来同样的便捷,改变着偏远地区办税难的困境。目前,办税缴费走网路已成为常态,乡村办税可以足不出乡镇。
马梦戈经营的茅亭茶业有限公司坐落在成都西北部山区。“以前开车来回、排队等候,每次都要耗费将近一天时间。‘非接触式’办税帮了我们的大忙,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让我们可以集中精力种好茶、卖好茶!” 马梦戈说,现在办税十分方便,每季度纳税申报都可以线上办理,再也不用跑办税大厅了!
为方便群众办税缴费,在大力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的同时,成都税务部门还创新纳税服务方式,建立办税微厅。邛崃市税务局依托乡镇税务分局、乡镇党群服务中心、银行乡镇营业网点建立办税微厅,将纳税服务延伸至乡镇基层“神经末梢”,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纳税需求。


成都市蒲江县税务局干部为乡村民宿经营者宣传税收优惠政策

在成都,“网上申领、邮政配送”的发票申领模式,是税务部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又一亮点。2018年,成都市发票寄递中心启动运行,成都市纳税人实现网上申领发票。目前,网上申领占到申领发票总量的四分之三,成为纳税人日常领用发票的主要渠道。
晏志强创办的华鑫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都江堰市山区。“网上申领、邮递寄送”推出后,在税务人员的帮助下,他成为最早一批使用者。“税务干部耐心细致辅导,帮助掌握网上办税、发票申领,让我们安心生产经营,不用为日常办税发愁。”晏志强说,税务部门推出网上申领发票等服务,为偏远地区纳税人节约了很多时间。“这是真正的办实事、解难题!”(詹晓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