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90后”税务人廖星露被国家税务总局资阳市税务局选派到资阳市安岳县合义乡麻兰村,开始了她的扶贫路,走进了村民“王叔”的生活。
“王叔”1935年出生,解放前吃了很多苦。五六十年代大修水库时,他响应号召,成了一名修水库的“打石匠”。“王叔”勤劳又憨厚,每次背石头都舍得下力气,经年累月,他的脊柱受到损伤,直到现在腰也挺不直,腿也跟着变了形,由于家中缺乏劳动力,他在2014年被评定为贫困户。
廖星露回忆起与“王叔”的初次见面,那是在一个初秋的早晨,帮扶队员一行正沿着小板路走,忽闻前方传来一阵犬吠,接着,“王叔”蹒跚着步伐从堂屋探出身来,远远招呼帮扶队成员们进屋,热情地搬出长板凳邀请帮扶队员们落座。
回想起与“王叔”初次见面的情景,廖星露说道:“开始王叔有些局促,招呼我们坐下后,他自己找了个角落坐。”为了打消“王叔”的局促,廖星露主动向“王叔”介绍道:“王叔,您好,我叫廖星露,你可以叫我小廖,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经常见面了,以后你有什么困难都可以给我说,我一定第一时间帮你想办法解决。”说完,扶着他坐下,“王叔”保持着有些僵硬的坐姿,等着大家说话。
廖星露向“王叔”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为了解“王叔”家中情况,廖星露仔细翻看“王叔”的帮扶手册,当看到他的妻子和儿子的身份证号码比一般身份证号码多两位数时,不禁问道:“王叔,为什么你妻子和儿子的身份证号码比一般的要多两位数呢?”“王叔”拘谨地一笑,随即打开了话匣子,向她仔细介绍妻子和儿子的情况。
原来“王叔”的妻子和儿子都是残疾人,妻子长年在家卧床,吃药休养,儿子19岁时摔断了腿,现在在浙江打些零工糊口。她一边听一边翻查相关补助政策,把符合条件的政策勾选出来,再一一给“王叔”讲解。
接着,廖星露又询问老两口平时在家靠什么维持生计,“王叔”站起来走到一边堆放着的竹编旁,笑着给大家展示他编的栅栏,“我跟上去看到这些栅栏工工整整、方方正正的,不住地夸奖他手艺好,他的笑容终于舒展开来,还现场给我演示怎么划开竹条,要选择多宽的竹条,怎么一条一条地把竹条编上去。我学着他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动手编起来,他的笑容也越发轻松了。”廖星露回忆。
给“王叔”送毛巾
后来,她隔一段时间就会去麻兰村看望“王叔”,每次去“王叔”都笑眯眯地,去的次数多了,俩人便熟络起来,“王叔”改了口,亲切地叫她“侄女”,招呼她吃自家种的水果、收的花生。廖星露也陪着他唠唠嗑,给他讲解最新的政策,帮他打扫卫生,添柴烧火、浇水除草……
给“王叔”送冬衣
一次送冬衣的经历让她记忆犹深。秋分过后,气候渐凉,阴雨不断,驻村工作队员打来电话说前几天看到“王叔”还穿着单衣,廖星露立马和队员商量找来冬衣给“王叔”送去。当“王叔”看到大家送来的冬衣,准备交到他手上时,眼神一下变得很亮,接着有些手足无措地接过衣服,细细摩挲着,眼眶慢慢地红了……
平日里,在与帮扶队队员们的相处中,“王叔”时常感言:“现在生活好起来了,干部更加团结群众了,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觉得很幸福。”
“每每看到王叔一心感念生活越变越好时,我才真正明白了‘精准扶贫’的意义,消除绝对贫困是为了让全中国的百姓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现在,这项载入史册的伟大工程已经全面胜利,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王叔’脸上这般满足的笑容就是我扶贫工作的最终追求,也是乡村振兴起航的方向。”廖星露说。(陈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