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已拉开大幕,我坚信在党和国家的英明领导下,在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6月23日,站在乐阳桥村宽阔干净的村道上,国家税务总局资阳市税务局派驻乐至县通旅镇乐阳桥村驻村第一书记雷程琳信心满满地说。
回顾自己的驻村帮扶经历,雷程琳感触颇深,“要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致富,要带领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必须坚定为民服务信心,扎牢为民服务决心,真正跟群众一条心。”
固思想鼓干劲 坚定脱贫信心
乐至县通旅镇乐阳桥村位于安岳县、乐至县、雁江区三县区交界处,距资阳70公里,乐至县城35公里,地势偏远,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15年9月,雷程琳接过驻村帮扶的任务,第一次走进了乐阳桥村。坑坑洼洼的村路、随处可见的垃圾、破旧不堪的房舍……“看着眼前破败的村子,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家乡建设好,绝不能让父老乡亲一直过苦日子!一定要全力以赴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驻村伊始,雷程琳便走村入户,全面摸清村里的情况。“村两委班子作风不实、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无收入,一圈走下来,这些问题真真实实摆在了眼前。”突破口在哪里?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问题,雷程琳第一次感到了难。而曾经在军旅生涯中锻炼出的坚强意志,让他绝不轻言放弃,坚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经过几番深入思考和分析之后,雷程琳决定从整顿村两委班子入手改变乐阳桥村。在雷程琳与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乐阳桥村“两委”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净化,及时调整不称职、不积极、不愿干的村“两委”班子干部,并从返乡青年优秀人才中推荐合适的同志加入村“两委”,优化和改善班子结构。定期开展学习日活动,组织村“两委”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文化知识,规范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
要想富先修路 夯实扶贫基础
坚强有力的班子有了,但这只是开始,拔掉“穷根子”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
要想富,先修路。在雷程琳看来,这句话是千古不变的真理。“2012年,乐阳桥村两委引进成功人士规模种植甘蔗100余亩,因整村无水泥路,甘蔗成熟遇上绵雨,无法及时运出,导致腐烂。”入户走访中,很多村民给他说起了这个“惨痛”的产业发展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交通基础设施对发展产业的重要性。”而2015年的乐阳桥村,还没有一条入社水泥路。
因此,修路,成了雷程琳的执念。2016年,雷程琳在镇政府、县扶贫办、交通运输局等多个部门来回跑,多方沟通,最终争取到12社公路建设项目追加550米。“要不是雷书记为我们跑上跑下全力争取,还不晓得好久才看得到我们社修水泥路哦,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不像原来下点雨出门回来一身都是泥巴。”12社村民感激地说。
除了修路改善交通条件,在村“两委”的支持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乐阳桥村还把堰塘、蓄水池、田埂、活动室、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2016年,乐阳桥村建成社道水泥路5.256公里,建成蓄水池26口,田埂、堰埂14根,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一处,成功创建为市级“四好村”。2017年,乐阳桥村成功创建为省级“四好村”。
扶贫先扶志 开对药方拔穷根
脱贫致富,如果交通是基础,那么产业就是根。“在扶贫工作中,要想群众致富,首先得让群众思想转变,掌握一门技术,增强脱贫致富能力,把‘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从根本上消除贫困。”雷程琳说。
2016年,按照县、镇两级的要求,乐阳桥村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帮扶资金为贫困户发放能繁母猪52头、能繁母羊123只、小家禽4000余只,促使贫困户全面发展“短平快”产业。没想到的是,半年后,竟然出现部分贫困户因懒于养殖低价变卖猪羊的情况,“那时,我意识到扶贫应当先扶志!”于是,在随后的工作中,雷程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群众开展宣传,引导群众克服自卑思想、畏难情绪,鼓励他们不等不靠、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同时,推动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3个,以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养殖大户为中心,辐射带动农户大力发展牛、羊、猪、鸡、鸭等特色养殖业,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务工,拓宽长效增收致富路径。
2016年,乐阳桥村贫困户143户、462人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并在吃穿不愁、住房、饮水、用电“六有”等方面全部达标,贫困发生率、卫生室、文化室“一低五有”等方面完全达到退出标准,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2018年6月,雷程琳的驻村任务结束,但是怀着对乐阳桥村贫困群众的眷恋不舍,他再次请缨主动留下,决定继续坚守脱贫攻坚一线。“我一定要实现自己的诺言,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6年的驻村扶贫,雷程琳的脚底磨出了老茧,青丝也变成了白发,而乐阳桥村的乡亲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资阳税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