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前锋区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六大”发展思路——扩规模、做绿色、营特色、育集群、构全链、促农旅,奋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集群,着力构建以粮油、生猪为主,青花椒、茶叶为辅的“2+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现代化养殖,确保生猪稳产保供
在前锋区大佛寺街道峨梨村的广安润锦绣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猪场,整齐排列着4栋标准化圈舍。标准化的圈舍一改过去人们对传统猪舍的印象,该合作社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开启了智能养猪时代。
“我们通过物联网,监测圈舍温度、湿度、风机运转、水帘运行情况,可以随时掌握生猪生活状态。”广安润锦绣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大东介绍。
一提到养猪场,大家的印象就是臭味重、环境又脏又差,但在前锋区,这样的养猪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新型的现代化养猪场,这些现代化养猪场不仅工艺流程更规范,而且产出效益比传统养殖高得多。
在虎城镇新胜村的新希望六和育肥猪场,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有4栋保育育肥圈舍,配套有生活区、污水处理区、消毒用房等。目前,该猪场已投入运营,预计今年将实现经济效益3600万元,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
新希望六和是全国知名农牧食品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科技创新,企业完成了从传统的手工劳作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突破,猪舍内一系列智能设备,可以对供料、温度、湿度等影响生猪健康的诱因,进行多方面的有效调控,为生猪提供更加优良的生长环境,降低疫病发生风险,养殖全程可知、可控、可追溯。
除了新建现代化养猪场之外,前锋区还对传统养猪场进行改造升级,切实提升生猪养殖质量,为生猪养殖产业稳产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以来,前锋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相关工作部署,由政府搭台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注入,促进加快前锋区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方向发展,全力做好生猪增产保供工作,力争今年生猪出栏13万头以上。目前,前锋区今年已存栏生猪9.02万头。
提升附加值,构建花椒全产业链
当前,又是花椒收获时节。前锋·广安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走深加工的路子,提升产品附加值,一改丰收不增收的难题。
自然环境下花椒的保鲜时间不长,以往由于缺少深加工设备,刚采下来的鲜花椒就要赶紧卖掉,价格往往会被收购商压低不少。为保证花椒效益最大化,该农业园区投资建设了花椒加工中心,并于今年6月正式投用。在花椒加工中心,几台大型设备正加速运转,工人正在打包、封袋,空气中弥漫着花椒的香味。
目前,该花椒加工中心共有3条生产线。杀青生产线,日加工花椒5吨左右;干花椒生产线,日烘干花椒可达20吨;颗粒生产线目前正在调试。此外,该花椒加工中心还建立了花椒保鲜库和冷冻库,可分别存储花椒100吨左右。
近年来,前锋区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配套建设花椒博览园、花椒品比园、现代化加工厂、仓储冷链物流中心等设施,成功研发茶叶、洗护、调味、足浴、食品等5类27种新产品,打造广安青花椒全产业链示范平台。
同时,前锋区坚持基地规模化、产业融合化、科技集成化、园区景区化理念,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示范窗口,建成核心区标准化花椒基地1万亩,带动全区发展花椒10万亩,全力推进花椒产业走向成熟。
前锋·广安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
一村一特色,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日前,前锋区广兴镇第二届荷花文化旅游周,吸引了周边众多群众前来观赏荷花、采购莲子。广兴镇桥角村按照“乡村旅游带动、集体经济强村”发展思路,依托辖区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莲子、花椒、南美对虾三大优势产业,助农增收。桥角村荷花种植面积300余亩,村集体采用“党支部+联合社+农户”的模式,通过租赁农户土地,种植荷花,出售莲子、莲心、荷花叶、荷花杆等农副产品,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在代市镇唐桥村的养蚕基地,村民正在培育今年第3批蚕宝宝。蚕桑产业是唐桥村的主导产业,2017年以前,唐桥村基本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支柱产业,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后,该村成立了养蚕合作社、村农业公司,引进先进的养蚕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如今,唐桥村拥有200亩桑树基地、4个生产厂房。
今年,唐桥村已出售了两批蚕茧,产值17万余元。接下来,该村还将养殖两批蚕,预计全年产值约40万元。通过养蚕,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近80名村民在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约8000元。
近年来,前锋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群众发展种养产业,走产业致富之路,按照“一村一特色”的发展规划,前锋区各村(社区)因地制宜,依靠发展特色产业致富增收,为推动前锋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积极融合现代化生产模式,依靠科学的种养技术,前锋区大力推动农业发展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初加工走向深加工,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力争效益最大化。(吕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