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紧密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建立健全“九项机制”,力促武胜县乡村基层组织逐步建强,全县乡村组织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科学运行机制。围绕“乡镇领导班子科学化建设”主题,在全县确定1个乡镇进行试点。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机制,全面推行党委会成员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特别研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项,邀请普通党员和群众代表旁听监督,加强对执行制度和操作程序的现场督促;建立岗位目标考核机制,推行干部人员、岗位、绩效报酬挂钩管理,分季度考核干部实绩,差异化发放绩效报酬,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进一步激发干事活力。
“三公”治村机制。实行公开理财、公平惠民、公正议事的“三公”治村模式;以“开门问政”“院坝会”为载体,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动态掌握村组履职情况,有效补短提升;开展村组干部警示教育,通过廉政教育、明察暗访等,抓实干部作风建设,倒逼村组干部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监督管理机制。出台《武胜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印发《武胜县村级组织运行清单》,界定权责边界,规范权力运行;探索建立村(社区)纪委书记、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监事会监事长“三员一体”监督机制;制定微权、责任、履职“三张清单”,强化“微权力”监督。
为民服务机制。认真落实《武胜县2021年“人民阅卷·广安行动”工作方案》,实行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全体干部进村入户、村干部定期遍访农户和县级机关联系包村、组织部定点指导、定期巡查农村党建工作制度;集中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提升群众满意度;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从群众需求出发,为群众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干部勤政为民水平。
治理网络机制。大力推进“多网合一”,实行职能、人员、资金、考核“四个统筹”;整合村级组织干部队伍,落实“1+N”网格力量;健全发现问题、受理派发、协调联动、考核评价工作制度,构建“全要素”治理网格,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常态培训机制。开展换届后乡村干部大培训,对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常职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择优选派优秀新任乡镇、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省市调训;持续实施“学历提升计划”,依托本地开放大学等院校,指导各乡镇选送一批年富力强的村干部进行学历提升;推进党校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创建省级村干部培训基地。
示范带动机制。总结农村基层治理务实创新经验,重点培育3个县级农村党建示范点,指导23个乡镇各培育1个农村党建示范点,连点成线、以线扩面、整体提升乡村基层组织基础;按照“抓两头、促中间”思路,一手抓软弱涣散整顿提升,一手抓先进评定激励,引导对标看齐、转化提升、创先争优,评定一批5A级、4A级、3A级村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点线建精、整片建强、整县提升”;实施“好书记”培养计划,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100周年,选树1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评选一批先进乡村基层党组织和先进个人,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五定”治理机制。推行“年初定目标,每月定计划,人人定职责,办事定流程,考核定奖惩”的“五定”治理机制;注重提升村(社区)干部治理能力,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头雁效应”,使其在组织动员、提供服务、协调关系、维持秩序、推动发展等基层治理工作中带领村民行使自治权利。
督查考核机制。武胜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定期对乡村基层组织建设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核。通过现场查看、走访群众等方式,分别对检查结果进行打分,汇总后全县通报排名,相关结果直接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和基层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武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