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小记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7-21 17:38:16 编辑:陈蓉 点击: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华蓥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群众服务的生动实践,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现实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
“还要耍好久才开学啊?”暑假刚放假,华蓥市双河街道杜家坪社区的谢曦翰小朋友,就对曾祖父说想回学校了。
谢曦翰今年已经9岁,但是到学校上学却不久,因为他身患多重一级残疾,无法独立行走,家里的亲人除了常年在外务工的父亲外,只剩下已经八十多岁的曾祖父曾祖母老两口。然而,谢曦翰的曾祖母也是重度残疾人,所以谢曦翰也就没能在适龄年纪踏进学校的大门。
社区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谢曦翰有着较为强烈的求学欲望,便积极向教育部门报告,后来该市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安排教师为其“送教上门”。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在“送教上门”过程中,发现谢曦翰智力正常,并且学习效果较好,只是因为行动不便,不能够独立上学,于是建议将孩子送到学校就学,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有更大的帮助。
社区干部经过多方奔走,为孩子购买了一辆全自动轮椅,这样他的曾祖父就能轻松推着孩子到学校上学,谢曦翰这才如愿走进了学校。
谢曦翰顺利走进学校读书是华蓥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活动中,该市聚焦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育幼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实施省、广安市民生行动和“十百千”惠民行动。即市级办理10件民生实事;乡镇(街道)办理100件民生实事,每个乡镇(街道)10件左右;市级联镇部门为乡镇(街道)办理100件民生实事,每个部门3件左右;村(社区)办理1000件民生实事或好事,每个村(社区)10件左右,着力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民生实事好事。
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该市着力开展微心愿、微实事、微项目“三微”活动,全市2620余名党员干部累计开展“三微”活动4230余人次,受益群众7600余人次。同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统筹推进该市确定的重大民生实事,定岗定责、挂图作战,各项实事得到有序办理。
创新机制把实事办实
“自从华清粮苑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之后,我们社区工作就轻松多了。”近日,华蓥市双河街道清溪路社区党委书记王道静感叹道。
王道静所说的华清粮苑小区虽然是一个只有100多户的安置小区,但住户却包括该市多个区域国有土地征地拆迁安置户,还安置了街道部分危房户和无房户。小区建成以来,长期无人管理,住户遇到垃圾无序堆放、管道破损、邻里纠纷等,都将问题一股脑地抛给社区。
为此,清溪路社区经过多方调研,指导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引导社区居民在业主委员会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小区内的一些事务,就连华清粮苑小区的名字都是由社区居民一起选定的。如今,小区业主委员会专门开辟了小区文明新风宣传阵地、治安联络报警点,还在小区划定了车位、安装了座椅,居民都说小区终于从一个“大杂院”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现代化小区。
“我们社区的非物业小区较多,下一步将积极推广华清粮苑小区的成功经验,推动形成老旧小区、非物业小区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打造安全安心的居住环境,让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道静介绍道。
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好办实,华蓥市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要求各单位深入分管领域、联系乡镇(街道)走访困难企业“访商问需”,走访困难群众“访贫问苦”,走访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访贤问计”,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同时,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心编制了1390余件“十百千”惠民工程、10件第二批民生实事、10件重点办民生项目、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责任清单并建立台账,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模式,压紧压实责任,明确完成时限,确保办实事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做”,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重大工作月调度机制,将三级民生实事、“重点办”“大家办”等民生工作纳入调度范畴,对实事办理活动进行专题研究,限时办结,强力推进项目实施落地。(夏向阳 周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