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贡井:盘活撂荒地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1-01 17:40:28 编辑:廖俊霖 点击:
近日,驱车在自贡市贡井区桥头镇团结村,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农田里,施工机械轰鸣,村里正在建护坡、清沟渠、修便道;更远处,村民们正在新开垦的撂荒地里忙得不亦乐乎,有的锄地、有的栽苗……这是在村支书余庚友的带领下,欣欣向荣的团结村。

桥头镇团结村
余庚友今年49岁,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团结人”,从2011年任团结村纪委委员到今年换届当选村支部书记,十年间,团结村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作为“老团结人”,全村相对集中的土地撂荒情况,一直是他心里的“梗”,为了让土地重焕“新生”、发挥效益,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余庚友开启了持续探索“去”撂荒地之路。
从无到“实现20万的突破”
如何让团结村村民富裕起来,让团结村儿女在外扬起眉头?余庚友深知,团结村最大的问题就是集体经济薄弱,而团结村大片的撂荒地就是发展集体经济最好的致富希望。于是,“主动出击、因地制宜、各个击破”便成为他在整治撂荒土地方面的成功探索。

余庚友(左)与村民交谈
今年上半年,余庚友召集村“两委”,大刀阔斧整治了340余亩撂荒地,用于发展“高梁+大头菜”轮作模式。同时,引进郎酒集团、自然乡大头菜和涪陵榨菜与团结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实施统一播种、管理、订单收购。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为团结村集体经济净增收入近20万元。
撂荒地整治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在团结村,村民们从最初的不想干、不愿干到看着连片的高粱地拍手叫好的场景,给团结村纪委委员张能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开始村民们都有顾虑,心里没底,余书记就一家一家地去做工作。”张能修说。
为了让团结村村民们支持工作,余庚友带领村“两委”轮番上阵,单独谈、集中谈、讲政策、论益处,在农家庄廓、巷道、村委会广场,只需有村民扎堆的地方,就有他们与村民沟通交流的场景。经过不懈努力,村民们的想法开始动摇,相继将自家土地流转给专合社,这样一来,发展“高梁+大头菜”轮作模式这事儿也成了。 

村民们收割高粱
从撂荒地到高粱基地,团结村村民没有想到,几个月前大家齐上阵,一铁锹、一板撅,把340多亩优质土地资源重新“唤醒了”后,这片曾被人撂荒的土地既能再次“刨金”,让团结村富了口袋,绿了家园,在奔小康路上更加胸有成竹。 
从不愿干到“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们团结村是桥头镇第一个整治撂荒地的,没有模式可以参考,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没有余书记的魄力,带领大家一起搞,我们心里也没有底。”张能修说。余庚友在壮大集体经济方面的决心很大,一直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团结带领村“两委”,和村民们一起劳作,在炎热的天气里,长达二十多天的收割、晾晒,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才让团结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村民耕地现场
撂荒地的重生让村民们看到了村“两委”认真为村上办实事的决心,也坚定了村民们跟着“两委”走的信心。团结村2组村民罗远琴当了一辈子农民,如今不仅拿上了工资,还从村民变成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股东”。“我们都愿意跟着余书记干,今年我的土地全部流转出去了,我给专合社打工,工资加上土地流转的收益和专合社的分红,年收入近4万元呢。”罗远琴说。
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看着眼前耕地里高粱长势良好,旁边的水渠畅通无阻,余庚友更加坚定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今年下半年,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成本兔业,打算在全村搞种养循环。“今年我们的兔子就可以实现量产,到时候把兔子的粪便、尿液通过发酵,可以给村民用于种植施肥。”余庚友说,“我们现在又帮村民开垦了300多亩地,到时候他们就跟着专合社干,我们村委会就作为一个纽带,把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迈进,让村民的腰包更鼓。”
“我们团结村非常团结,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两委’班子的团结协作,更离不开村民的鼎力支持,未来我们一定会共同把团结村建设得越来越好!”谈到未来的规划,余庚友表示,团结村不求做得多么优秀,只要逐渐壮大集体经济,让土地不再撂荒,能够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就够了。(孔云 王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