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源配置是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以来,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着力优布局、打基础,因地制宜找准方向,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狠下功夫,将辖区闲置资产有效盘活,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简称“两项改革”)带来的红利。
一大早,翠屏区燕色湖家庭农场总经理陈袁便来到该公司位于金秋湖镇茶乡村的办公楼开始一天的工作。办公楼是一座矮矮的两层建筑,会议室、办公室一应俱全,房间干净整洁。“这里原来是村上白云小学的教学楼,撤除教学点后,闲置5年了。”金秋湖镇茶乡村党总支书记刘小进说。
白云小学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原是一排土墙瓦房,2000年左右,校舍翻新成两层小楼,2016年,因生源减少,该教学点撤除。由于产权不在镇村,也没人前来发展,校舍就此闲置下来。
今年以来,以“两项改革”为契机,翠屏区集中开展专项工作,将教育类闲置资产的产权从区教体局移交给镇村,当地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白云小学划归为茶乡村集体资产后,当地政府积极对外寻求企业入驻,希望以闲置资产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宜宾市翠屏区燕色湖家庭农场就在这时租下了白云小学教学楼作为办公场所,入驻了茶乡村。
企业有了入驻意愿,但如何解决用地问题又成了刘小进头疼的事,“老百姓认为土地是自己的,都不想流转出来,我们就一户一户走访、讲解、宣传,最后争取到了村民同意,将土地流转给了家庭农场。”
而陈袁并不知道其中过程,只觉得刚进来时,村民们都很积极地配合,给予了很大帮助,“感觉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为了发展当地这个地方。”
在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用地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茶乡村“三产融合”的生态农场建设提上了日程。让村民们惊喜的是,除了流转土地带来的收入,农场建设也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
茶乡村三组村民刘继友家有山林地共20多亩,自己和老伴根本顾不过来,将大部分土地流转给农场后,不仅有流转费,自己还去农场摘茶叶,“干了十几天,收入1000多元,还可以。”他笑呵呵地说。
“两项改革”落地落实,企业农户经济“双赢”。据了解,金秋湖镇茶乡村正在建设的家庭农场包括茶叶种植加工、稻鱼共生生态种植、生猪养殖等诸多项目,投产后,将为当地提供长期就业岗位,村民也可以通过土地入股获得一定分红。“企业正式运行后我们村集体每年能收入大概12万元左右,这些钱会全部投入到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刘小进说。
像茶乡村这样“校园”变企业的例子,在金秋湖镇并非个例。据金秋湖镇副镇长黄玲介绍,该镇有村教育类闲置资产14宗,其中8宗已通过吸引企业入驻得到盘活,年租金收入达4万元,带动就业百余人;用于敬老院使用1宗,困难老人和乡村教师居住3宗,民生公益性盘活比例达28%。“针对目前全镇教育类闲置资产的盘活情况,我们将针对引进的企业向上级争取部分资金,发展一些新的项目,另外在公益盘活这块会加大力度。下一步,金秋湖镇还将继续扎实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落地落实,为百姓谋求更好的生活。”黄玲说。(胡雪 刘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