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县:“四小服务”解决民生“大问题”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6-22 09:21:29 编辑:苏仁胜 点击:
今年以来,宜宾市长宁县司法行政系统通过开展“小桌子”“小喇叭”“小窗口”“小探头”的“四小服务”活动,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解决事关民生的“大问题”。
回访受援人。
回访受援人。
“小桌子”解民纷
“感谢!10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决了。”6月21日,村民黄某表示,司法所的“小桌子”贴心服务让他深刻认识到,再遇到类似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走法律渠道解决问题。
黄某与赖某因约四亩林地的林权发生纠纷,曾多次到县上有关部门上访。调解小组就双方矛盾纠纷点进行调查走访,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梳理了处理意见。随后组织双方当事人围坐到一起进行调解,经过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认可的协议。
这只是长宁县开展“小桌子”贴心服务的一个缩影。该县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了“人人都是吴诗华”为民解纷实践活动,组织全县258名人民调解员进村入户,依托农村群众院坝小桌子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针对情况复杂、化解难度大、影响范围广的疑难积案和重大矛盾纠纷,抽调吴诗华、余旭毅等优秀人民调解员组建工作专班4个,以“一案一专班、一案一策”方式,背靠背、院坝式集中力量进行攻坚。
2021年以来,该县司法行政系统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026件,其中疑难积案6件、重大矛盾纠纷12件。
联合调解。
联合调解。
“小喇叭”提素质
“要用身边人、身边事带动社区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用法治思维解决遇到的矛盾纠纷。”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吴诗华同志的“民法典进社区”主题宣讲后,安宁社区群众表示,这种形式的“小喇叭”宣传效果好,充分调动了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积极性。
为做好“小喇叭”服务工作,该县司法行政系统建立了“群众点单、部门服务”工作机制,创新实施公共法律服务室长、站长、组长“三长”工作法,联合热心公益法律服务志愿者,层层收集群众普法需求,依托村(社区)广播站小喇叭,定期汇总并组织开展普法宣传180场次。
该县司法行政系统还联合法院、检察院等政法单位,针对青少年、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利用校园、社区小喇叭,开展普法宣传进校园、进社区活动120余场次。
民法典宣讲进社区。
民法典宣讲进社区。
“小窗口”惠民生
“满意!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现在第一阶段工资已收到。”长宁县法律援助中心在2020年度办结的援助案件中选择影响较大的“32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部分受援人进行上门回访,向受援人发放《保障农民工权益宣传手册》,同时,专门建立微信群提供解疑指导。
长宁县司法行政系统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专设法律咨询服务窗口,开展“小窗口”服务,组织县内2家律师事务所、6家法律服务所共48名法律服务人员轮流“座诊”,累计提供法律咨询318人次。依托县司法行政指挥中心,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探索“公证+司法所”“法律援助+司法所”便民小窗口顺心服务新模式,实现法律援助、公证事项“马上办、一次办、上门办”等服务。
截至目前,该县提供法律援助、公证上门服务12件、5件,减免公证费3万余元。
民法典宣讲进社区。
远程探视。
“小探头”暖民心
6月中旬,村民吴某明夫妇通过四川省司法行政远程视频会见系统与在监狱服刑的儿子在当地司法所远程视频会见室进行视频会见,实现了在家门口便可“面对面”交流。
为发挥好“小探头”服务作用,该县整合财政资金50余万元,在县司法局、13个司法所建成14个远程视频会见点,连通省内各监狱、戒毒所,为在押罪犯、戒毒人员亲属提供亲情会见平台,解决监狱服刑人员、戒毒人员与家属会见难问题。目前,已开展远程探视41场80人次。
该县以“智慧执法”系统为“高倍显微镜”,多维结合,对综合行政执法进行专项监督,共计监督案件100余起。开展“啄木鸟医生”“专家”视频探头远程法律咨询服务,解答各类法律咨询40余次,提供法律建议30余条。
长宁县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立足职能职责,深化公共法律服务,细化完善民生项目清单,集中推出一批便民惠民利民措施,有计划、分步骤高效推进,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初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宋成均 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