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做活“水土文章” 保持“永江样板”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1-04 15:01:36 编辑:苏仁胜 点击: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始终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握乡村振兴机遇,做活“水土文章”,保持“永江样板”,为乡村振兴工作“锦上添花”。

图为稻渔共生示范区。(刘飞 摄) 
走进长宁县中部、竹海镇南部的竹海镇永江村,那里翠竹环绕、阡陌纵横、良田成片,森林覆盖率达72%,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的“后花园”。自2019年以来,该村依托竹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有效投资、科学规划、创新建设及高标准为打造原则,弘扬竹文化,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怎样做好永江村的配套区改造,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呢?该村探索出了一条以“合理规划、技术改造、产业发展”为核心的要素配套区。

图为绿色蔬菜基地。(刘飞 摄)
在永江村的“竹枝书院”你会看到,周围竹林、水田、菜地、山丘环绕,西侧、南侧淯江潺潺而过,北侧蜀南竹海延绵起伏形成一幅层峦叠嶂的绿色巨幕。竹“卓尔不群”之“意”与乐坊“中兴”之“意”相互融合,“竹丛、竹影斑驳、竹径通幽”之“意”化为乐坊书院整体空间之“象”,庭院的竹丛、外廊的白色钢圆管、室内的玻璃天井和竹装置挂饰都是对竹林、竹影、竹径意象的抽象再现。
“我们想追求的是小而美,不大拆大建。”据永江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竹枝书院”只是项目的一个缩影,整个项目以“诗竹长宁,竹创乡村”为主题,维护好人居环境与林、地、田、塘、河的关系,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关系,留住青山绿水。在确保小而美方面,该项目主要采用了传统工艺“锔瓷”和竹编两种手法,先用竹编把建筑连到一起,再用“锔瓷”在原有的建筑上增加一些美学的元素,让它更生动,更漂亮,更符合川南乡村振兴的特点。
永江村水土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旅游资源富集。该村围绕“竹林风景线”建设,通过小型水源工程、高标农田建设,补齐山水田林路短板,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开展水环境修复保护,打造生态竹产业发展区、宜居宜旅民宿聚集区、农耕体验园、农田景观、烟波水道观赏区等,形成产业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图为永江新村一角。(刘飞 摄)
“我们以水土流失治理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山、水、田、林、路、房、厕、池合理规划,以水土保持的理念作指导,大力改进农村的硬件配套。”竹海镇永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明超表示,他们以水土保持的技术标准为契机,突出“绿色、生态、有机、创意”四大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大力推广以沼气为主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建设达到布局合理、配套到位、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保持农村良性循环发展。同时,采取稻渔共生、林下套种、林下套养等立体循环、生态循环模式,建成集“科技”“体验”“娱乐”于一体的农耕体验园1个,建成稻渔共生示范区150亩、景观创意稻画田100亩、绿色果蔬采摘基地300亩。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维系乡村宜居尺度。示范区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以上。
“永江村做活‘水土文章’,保持‘永江样板’,将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描绘了生态底色,让产业振兴有了支撑。”长宁县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致力于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建设,推动水土保持强监管、补短板、见实效、上台阶,奋力谱写天蓝地绿水更清的美丽长宁新篇章。(宋成均 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