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区始终紧扣群众养老服务需求,按照“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提升功能”的原则,不断健全与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做实“三优”,有效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极大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机制,优保障
组织保障。成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东坡区养老服务发展领导小组,出台《眉山市东坡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激励扶持十条措施》,明确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补助、运行补贴、床位补贴以及养老服务领域人才培养激励措施。资金保障。坚持财政优先保障民生事业,重点倾斜养老服务工作原则,2021年,整合各类资金2千余万元发展养老服务体系。人才保障。利用政校联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培训养老服务人才6000余人次。在今年市级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中荣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在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的“2021年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四川赛区选拔赛暨第五届全省民政行业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中,东坡区三位参赛选手荣获2个个人“三等奖”和1个“优秀奖”,眉山市代表队荣获“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
夯基础,优布局
在农村,构建“1+3”体系,增强“全覆盖”养老服务能力。1个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针对失能失智特困老人特殊供养需求,将复兴镇养老服务中心(金花分中心)改造为设施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人员专业化、资金制度化、护理亲情化的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兜底保障特殊老年群体养老需求,现兜底保障集中供养人员60人。3级农村养老服务阵地。依托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建成养老服务中心;利用村级办公阵地、闲置资源建成分中心;依托农家大院、商店、茶馆建成组级服务点,构建以镇级服务中心为带动、以村级服务分中心为支撑、以组级服务点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现已打造镇级养老服务中心13个、村级养老服务分中心56个、组级养老服务点30个。
在城区,构建“1+N”网络,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造“核心综合体”。按“一街一体”标准,集中打造集日间照料、全托照料、医疗康复、老年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老年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带动能力。布局“卫星服务点”。按照构建“15 分钟养老服务圈”要求,沿综合体建设N个老年人购物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嵌入式养老机构、中央厨房、社区老人助餐点等站点,做到布局全覆盖、服务专业化、功能分区特色化。已建成养老服务综合体4个、养老服务站点32个。
强功能,优服务
三支队伍,多元供给。以低龄老人组建的互助服务队为主体,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通过购买服务、培育扶持等方式,引进和培育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组建的专业服务队为支撑,管理运营农村养老服务分中心。2021年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近1.2万人次,投入资金89.6万元。以由基层党员、群团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为补充,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培育老年志愿服务队伍277支,老年志愿者13872名,开展为老志愿服务3000余次。
三种服务,提升质效。日常服务,常态化。利用养老服务设施融入社区嵌入小区的位置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常态化日间照料、休闲娱乐、康复理疗等日常服务。上门服务,亲情化。依托“核心综合体”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养老服务队伍,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医、助浴、助乐等居家上门服务。截至目前,提供上门服务3万余人次。志愿服务,多样化。通过社工带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多元服务。苏祠街道芙蓉路社区的“银龄帮帮团”骨干志愿者30余名,为老年人提供理发、知识讲座、心理慰藉等服务400余人次。
三种模式,医养结合。“医中有养”模式,实现养老、就医不离院。已依托眉山市心脑血管病医院,建成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为一体的养老护理机构—眉山市子由颐养家园。“养中有医”模式,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医养保障。已建成由眉山市中医医院运营管理的龚村养护中心,实现不出中心便能享受三甲医院门诊、住院专业医疗服务。“医养签约”模式,实现老人不出户,医生上门提供日常医疗照护服务。目前,全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100%签约。已组建医生服务团队270个。(张战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