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在新区乡村“生长”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5-27 17:26:48 编辑:卜海英 点击:
乡村振兴战略,是每一位农民心中的“中国梦”。 

乡村振兴靠什么注入强大动能?眉山天府新区各乡镇用实际案例给出了答案——特色产业。无花果产业基地、“中岗脆桃”示范种植基地……一个个特色鲜明的致富主导产业在乡村“生长”,助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小小无花果开出“致富花”
夏日的乡村一派丰收图景,5月25日,新眉儿走进眉山天府新区北斗镇金耀村的无花果产业基地,放眼皆是充满生机的绿意。伴随着阵阵夏风,400多亩无花果随风摇曳,预示着一年的丰收已经到来。
2017年,在外务工的叶小刚响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考虑到无花果头年就能挂果及药用保健价值,叶小刚流转土地400余亩,种上了无花果,第一年就有了收益。

“一开始只销售鲜果,后来考虑到无花果品种口感的差异,又开始进行深加工。”叶小刚介绍,目前,无花果产业基地专业从事无花果种植、繁育、加工及销售,品种有玛斯义、布兰瑞克等,产品主要有鲜果、无花果干、无花果酒等系列。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原生态标准种植、加工,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020年无花果产量30余万斤,产值达到120万元左右。
一个人富,是叶小刚的小梦想,带动村民一起富才是他的无花果之梦。该基地每年能带动本村及周边劳动力50多人就业,劳动务工收入达30余万元。同时,提供冷库为当地果农储存水果,延长水果销售期为水果增值,每年可以为村民增收10万左右。
特色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和较好利润,从而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就必须形成规模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对特色产业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打造一条特色产业链,使特色产业具有规模性、不可复制性,只有这样,才有竞争优势,并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金耀村无花果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传统农产品的单一销售到深加工、多元化发展,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为下一步走好农业转型增收之路提供了借鉴。
火热“桃经济”蕴藏“致富秘密”
这个季节,北斗镇的无花果在树上青涩,贵平镇的脆桃早已粉面红腮在枝头招摇。
“桃子好吃,乡村景色漂亮。”不少游客在贵平镇的茅草湾脆桃种植基地穿梭。他们大都来自周边乡镇、县市,春天时就到过这里踏青赏桃花。

欢声笑语、果香四溢中,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掩不住的笑意和桃子一样灿烂。
“现在正是我们贵平镇茅草湾第二届釆桃节,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种植基地负责人朱泽强介绍,自己2014年返乡通过土地流转,租下700多亩土地带头种桃,并将桃子基地“种”成了省农科院示范项目。
发展桃子产业前,该村村民靠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农作物维持生活。因为种地挣不到钱,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了,村子日渐冷清。看到这些,朱泽强心里很不是滋味,考虑到桃子的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高,而且投产早、效益较高,于是想通过种桃,带给家乡这个小山村一些变化。
现在,该村10亩以上桃子种植大户近30户,脱贫户种植桃子的有20多户,户均年增收15000余元。同时,同时,疏果、施药、采摘、运输等环节,带动脱贫户务工30多人,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
为了提值增效,贵平镇以党建为引领,实行支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走桃树认种认养、采摘、农事体验等特色途径,促进桃子附加值。有了产业,不仅脱贫户进一步增收,返乡年轻人也越来越多,龙江村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近年来,龙江村将特色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着力加快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旅游供给水平。这个曾经的农业产业村,如今已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农村观光园区。
做强特色产业  引领乡村振兴
兴一个产业,不仅活一片经济,还富一方群众。金耀村、龙江村是新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新区各乡镇因地制宜抓发展,科学规划谋布局,综合考虑土质、气候、劳动力、交通等多重因素,无花果、桃子、柑橘、山羊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得以培育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能。
“我们一直大力推动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强技术指导、产品提质创优、品牌建设、市场宣传等具体工作,助推新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新区乡村振兴局相关人员介绍,乡村振兴局主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不仅发放各种补贴款项,还组织去外地参观学习,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让真正体验到了政府的好政策,带来的福利。
接下来,新区将继续在提升发展质量上下实功,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科学编制临空农业园区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北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同时,打造视高、锦江南部晚熟柑橘标准化示范带、贵平镇“中岗脆桃”示范带、高家镇粮油生产示范带、龙马蔬菜生鲜示范带,推进中法农业科技园核心起步区项目建设,着力加快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旅游供给水平。此外,将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发挥好乡村振兴协会资源整合和农权交易平台要素集聚作用,大力激发新区乡村振兴活力。(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