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问的人多了,慢慢开始回忆,越来越清晰!”5月中旬,在青神县民主街家里,91岁的陈辉映老人谈起过往,彷如昨日。虽然年事已高,但对于自己如何参加革命,并一生愿意跟党走,陈辉映思路特别清晰。
陈辉映,荣获“人民功臣”奖章,曾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张富清在一个团里。他为了入党,奋斗60年,78岁成了“老年新党员”!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陈辉映见证了党的辉煌征程,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一生愿意跟党走”的信念。
误伤同学离家出走 被拉入国军“凑数”
自记事起,陈辉映家境还算殷实,在彭山北街开了间杂货铺。父亲主要忙店里的事,母亲除了要照顾兄妹七人,还时常纺线补贴家用。
一次,父亲去成都办货时,遇到日机轰炸。回到彭山后,便将杂货铺盘了出去,举家搬迁至谢家场,置办了30亩地。但在那个艰苦年代,也算丰衣足食。同时,父母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七兄妹上学都是有保障的。
1947年,16岁的陈辉映在学校的一次课间活动时,不小心打伤了同学。“小孩子嘛,不太懂事,其实也就是玩。”多年以后,陈辉映还清楚地记得,被他打伤的同学叫王佳烨,爷爷是当地有权有势的“舵爷”。自认为“闯祸”后,陈辉映选择了离家出走,一路走到新津县,举目无亲,东躲西藏。饿得不行时,好心人给了他点东西吃,才渡过难关。
一天,躺在路边榕树下休息的陈辉映被“招兵”了。当时,由于国民党上级要查兵源,在新津的国民党青年军便在大街上四处征集愿意参军的人,几经游说,走投无路的陈辉映便加入了国民党军队。
1948年4月,陈辉映选择加入解放军,成为著名将军王震手下的一名小兵,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同在一个团。
初见《共产党宣言》 下定决心跟党走
加入解放军后,由于年龄小,战友们都叫他“小鬼”。因为他有点文化,便被安排到团政治处宣教股当宣传员,时常写写标语,到连队教唱歌。“减租减息,帮助穷人把身翻。”当年在新解放区农村写下的标语,陈辉映至今仍记忆清晰。
在部队,陈辉映看了很多关于共产主义的书籍,听了不少革命道理。随着思想的进步,他将名字改为陈辉映。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陈辉映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宣言》时特别兴奋,也是从那时起,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48年11月,永丰战役打响,陈辉映为了掩护战友,被弹片击中,两根肋骨被打断,中指被炸飞。1949年3月,伤情还未彻底恢复的陈辉映毅然选择归队。后来,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陈辉映跟着部队转战西北,一直打到新疆喀什。
朝鲜战争爆发后,陈辉映在1951年随部队入朝。在朝鲜,他先是负责后勤兵站工作,由于人手不足,他主动请缨,边学边摸索驾驶汽车。
1958年4月,陈辉映回国两个月后,又跟随部队到北大荒开荒建设。在北大荒,他遇到了后来相伴60多年的爱人。1963年,陈辉映转业到地方,被分配在青神县水电局农机站,他埋头苦干,直到1986年离休。
奋斗60年 信念从未改变
“等了60年,我终于圆梦了!”2006年,陈辉映从报刊上得知,像他这样的离休人员是可以申请入党的。他随即向组织再次申请入党,经过党校培训等一系列考察后,2007年成为预备党员,2008年正式入党,而此时,距他第一次申请入党已经过去了60年。至今,回想起入党的场景,陈辉映仍满是兴奋,“他们都说我是‘老年新党员’。”
现在,虽年事已高,陈辉映仍时常参加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给年轻一代讲述热血的革命故事,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拼搏。
“人民功臣”奖章、“解放”奖章、“和平万岁”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对于这些荣誉,陈辉映本人很少提及。要不是从电视上看到张富清的报道,家人可能至今都不会知道些奖章的份量有多重,在他们心中,陈辉映总是生活俭朴,而且坚持原则。
“党相信我们,我要一生坚定跟党走。”这些年来,陈辉映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并不断告诫后人,要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爱国爱党的信念烙刻于心中,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去实践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陈甜 辛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