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解秘蓬溪县任隆镇仙桃产业的培育之路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3-24 10:45:06 编辑:周姿彤 点击:
2021年3月11日,蓬溪县任隆镇八角村李春林、杨明被评选为2020年乡村人才振兴市级示范户。这是继“2019年四川乡村振兴示范村”“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2020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后任隆镇获得的跟乡村振兴相关的第四张名片。
一张张名片,得益于仙桃这一特色优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所在。但当前的很多乡镇都存在产业特色不明显、同质化严重、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不少乡村产业如昙花一现、“风”过无“痕”。任隆镇是如何规避风险,让仙桃产业经久不衰且造福一方的?本文将解秘任隆镇仙桃产业的培育之路。
抓特色 筑根基
任隆镇有仙桃、粉条、生猪、粮油、沼虾等多项产业,为什么将仙桃作为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
据任隆镇党委书记黄海鑫介绍,一方面是因为任隆镇仙桃种植历史悠久,镇上老百姓普遍掌握种桃技术,且对仙桃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任隆坡地较多的自然资源情况,这样的地理条件适合发展经果。
早在唐朝,任隆镇八角村、黑白沟村种植的寿桃就是皇宫贡品,清朝时期改种八仙桃,仍然深受上层社会青睐。虽历史悠久,但种植规模一直不大,直到80年代中期,几位黑白沟村民从龙泉驿带回皮球桃和黄桃种植技术,后村村相传,八角村、安子沟村等地村民也纷纷加入,仙桃产业方见雏形。任隆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种植面积才慢慢发展到如今的3万余亩。
可见,有如今的种植规模非一日之功,全镇上下几十年的种植经验为仙桃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任隆镇党委政府通过推广“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协会、家庭农场、职业经理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建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特色产业发展效益。形成了以八角村、白泥垭村、幸福桥村、安子沟村、五郎村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园区和以红五村、黑白沟村为主体的沿任金路的蓬溪仙桃示范线,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
重技术 强品牌
任隆镇素有“仙桃之乡”的美誉,其产出的仙桃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但全域种植和以散户为主、业主为辅的种植模式,导致产品种类和质量参差不齐。加之近几年镇上部分桃树老化严重、生长缓慢,产量和品质无法进一步提升。
如果保障不了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就无从谈起。为改变现状,任隆党委政府与四川农业大学实行校地联合,对白泥垭村、八角村等5个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种苗、统一栽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管理。同时,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院校专家”模式,在改良仙桃品种(新建100亩,高改100亩)的基础上,对全镇2.5万亩仙桃进行技术改良、土壤改良和品种改良,引入红玉、紫玉等早熟新品种,引导部分村民和业主以聚土起垄的方式进行栽培。2020年,全镇新发展早熟、晚熟品种1000亩。
“我从83年开始在八角村种了两亩地的皮球桃,每年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桃子不愁销路,不用奔走他乡也能养活一家人,村里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3月18日,八角村一位村民在地里为其桃树嫁接新苗。“地里的桃树老化,树兜旁边长出了新苗,我们就在新苗上嫁接产量高的早熟品种,等苗子长大再把老树砍了。”据他介绍,政府每年都会派专家统一给村民做技术指导,嫁接新苗、果园管理等是每位种植户都熟练掌握的技能。
打铁就得自身硬,仙桃品质提升的同时,品牌效应也慢慢凸显。现如今,蓬溪仙桃美名远扬,每到桃子成熟季节,重庆、云南等地商贩便开着货车直接来基地采收桃子。
促融合 助增收
依托仙桃特色优势产业,当地村民实现了增收,仙桃销售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70%以上。部分村民靠种植仙桃,一年收益达十余万元。事实证明,特色产业选对了,一切都会事半功倍。在仙桃产业带动下,任隆镇粮油、旅游、文化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9年以来,任隆镇与省农科院联手,在八角村四社建立了百亩蓬溪仙桃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农户可通过基地学习聚土起垄栽培方式,提高土地效益,实现粮食增产。聚土起垄主要是增加土层厚度,延长桃树生产周期,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仙桃产量和品质。既让桃树生长在日照充足且土壤透气性强的环境,又在树下套种大豆作为增收致富的短期产业。该模式下亩产仙桃可达1500公斤,亩产值为15000余元。套种大豆或花生可帮助村民每亩增收500元。
近日,基地桃花盛开,大豆也长势喜人。山上桃花红艳艳加上山下菜花连成片的美景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凭借万亩桃花园的优势,任隆镇大力推进农业特色观光旅游业,完善旅游观光线路、休闲垂钓基地等旅游设施和项目,建成集山上桃花香、山下菜花香、田间稻花香的主体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条。连续举办7届蓬溪仙桃桃花节和遂宁市第四届“乡村旅游节”,游客人数达到近4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到约400万元/年,农旅融合助农增收成效显著。(衡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