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碧华和甘洛县民族小学的学生们
在她的日记里,有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沟通、文化与文化的交流,赋予教师这一职业全新而深邃的内涵。她叫唐碧华,嘉陵区大通小学教师。近日,她完成在凉山州甘洛县民族小学长达3年的支教工作。在欢送仪式上,学生、家长和同事簇拥着她,与她一一拥抱,深情告别。“唐老师,我们不想让您走,我们爱您!”“唐老师,谢谢您对孩子们的真情付出……”
3年,唐碧华用一颗爱心收获了无数颗心!
结缘凉山
2018年6月,唐碧华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主动请缨,报名参加在凉山州的支教工作。至此,她与这片贫瘠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甘洛县位于凉山州北部,被称为凉山“北大门”。初入大凉山,山峦高耸,沟壑纵横;河水清澈,绿树葱茏;男儿健壮,姑娘靓丽……
来不及欣赏凉山风情,唐碧华便立即接手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小学六年级数学、二年级3个班音乐、五年级科学等方面的教学工作,同时担任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并负责学校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倾力帮扶
2019年11月的一天,唐碧华得知学生小彭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其父常年卧病在床,哥哥在读高中,家里还有八旬的奶奶需要照顾,家庭重担全靠母亲一人承担。唐碧华立即自掏腰包,购买牛奶、书籍等物品,给予小彭一家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与鼓励。
看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同年12月3日,唐碧华从书店采购300多册价值近万元的图书送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校长沙玛感动地说:“这是一份难得的爱心,希望孩子们学会感恩,勤奋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唐碧华当天晚上在日记里写道:“行走吧,孩子!行走,是对凉山孩子最好的召唤!行走,是孩子对凉山最好的信仰!”
学生小阿木是孤儿,唐碧华每学期给他800元的生活费;小彭、小阿支家庭困难,成绩优异,唐碧华每人每月给予100元的资助。
“不管怎样,我一定要支持孩子们完成学业,绝不能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唐碧华说,她的心愿是,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这些凉山州的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情系学校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身在异乡,唐碧华也时刻思念自己的亲人,并不时给自己打气:支教工作,任重道远,自己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对得起彝族人民的热情和信任,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选派与重托。
在甘洛县民族小学,唐碧华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入教研工作中。她弯下腰来、俯下身去,虚心学习、深入研究,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结合凉山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她告诫自己:要像蜜蜂一样,采得百花方可酿成蜜,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更难能可贵的是,不管工作有多忙,唐碧华一直坚守内心的那份美好与柔软,在支教过程中,她用细腻柔美的文字倾诉着她对大凉山那份深沉的爱。
“凉山下雨的时候,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只要虔诚地闭上眼睛,听小雨平平仄仄,听小雨喋喋不休,听小雨走走停停,听小雨缠缠绵绵,伴着飘远的云雾,不急促、不喧嚣,只有翻山越岭的眷恋……”
如今,唐碧华已回到家乡,继续从事她钟爱的教育工作,但她仍时刻牵挂着大凉山的孩子们。而不时从大凉山寄来的核桃、萝卜干等土特产,让她多了一份无法割舍的情感。(李映霞 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