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派出所民警到工地调解矛盾
日常训练
“经过南充市公安局评选,嘉陵区公安分局南湖派出所在六名参选对象中脱颖而出,将推荐到四川省公安厅参加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推评活动。”9月1日,嘉陵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杜仁华透露,南湖派出所继去年成功创建四川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后,今年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南湖派出所因位于嘉陵区南湖街道而得名,2010年被公安部授予“一级派出所”称号,2017年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2018年被四川省公安厅党委命名为“最强支部”。
既是民警又是网格长 化解矛盾在基层
在南湖派出所,每名民警都有另外一个身份——网格长。他们下沉到责任网格,入社区、小区、楼栋、家庭,全面摸排婚恋、家庭、邻里等易引发治安问题的矛盾纠纷,依托基层治理平台和网格服务体系疏导化解矛盾,使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9%。
“我调解矛盾的对象都是朝夕相处的乡亲,对他们的脾气秉性都熟悉,所以调解起来得心应手。”南湖派出所民警张金龙说,去年底,他联系的网格内一小区因物业服务不到位,300余户业主拒交物业费。物业认为业主故意拖欠物业费,双方矛盾越积越深。张金龙指导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专门的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引导该小区制定《业主公约》,发动居民举办“邻里百家宴”,在“法治+自治”的情理交融和乡风民俗的点滴浸润下,成功化解这起物业纠纷。
南湖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科学设置3个社区警务室,划分一级网格5个、二级网格94个、三级网格1150个,将社区民警、巡逻辅警、综治管理员、信息采集员纳入网格序列,社区民警任网格长,其余人员分格负责,建设好平台和工作机制,通过网格、平台、人员、职责的无缝对接,实现警务力量融入网格化治理体系,有效推动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源头治理。
89个小区实现“智慧防控” 提升居民安全感
嘉州玫瑰园小区业主郭某花了20元给自家电动车装上了平安卫士防盗芯片。今年初的一天早上,郭某发现停在院子里的电动车不见了,立即赶往南湖派出所报案,却看见爱车完好无损地停在派出所停车场内。原来,当天凌晨犯罪嫌疑人在盗窃时触发了报警装置,郭某手机关机浑然不知,民警收到系统预警后追踪了5条街,当失主还在睡梦中时就将价值2000多元的被盗车辆追回,并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南湖派出所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内有嘉陵区委、区政府办公大楼,光彩大市场,南充高中,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重点单位多、还房小区多、流动人口多,过去各类盗窃案件高发频发,严重降低群众安全感。
2016年,南湖派出所率先在该小区引入“智慧防控”建设试点。通过集成人脸识别、信息采集、周界防范、轨迹追踪等七大系统,实现了以“人”为中心,对“房、车、路、网、场”等要素全掌控,成为群众家门口的“保护神”。
该所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对智慧防控系统进行多次改造升级,运用物联网技术推出两车防盗卫士、智慧安全学校、智慧安全酒店、店铺联防等子系统,成功破解城区防控难题。
目前,该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750万元,对已建成的89个小区实现“智慧防控”全覆盖,并将智慧防控系统建设作为新建小区验收标准。2018年,建成小区全部实现盗窃类案件“零发案”,其余案件下降37%。
整合力量服务群众 实现警灯24小时亮
近日,连续多日的暴雨,南湖派出所辖区内某小区一楼住户谢文瑞家进了水。老两口来到南湖派出所求助。民警与社区党支部书记沟通后,一起帮他家排水,并购买建材将进水的缺口堵上。
“小问题容易埋下大隐患。”赵艺航介绍,该所在人员密集的都尉坝社区,整合物业、楼栋长、治安积极分子组建“都尉好邻里”,协助调解邻里纠纷;在商户云集的光彩大市场,整合商户、物管组建“光彩夜巡队”,开展常态巡逻,形成“小区有人转、门岗有人站、楼栋有人看、治安有人管、警灯24小时亮”的良性机制;在辖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引导热心家长组建“安全接送员”,防范涉校案件发生;在“黄金江岸”,整合游泳协会、酷跑团、山地救援协会的力量组建“滨江爱心团”,帮助处置溺水、遇险等警情;在机关单位、重点部门集中的茶盘寺社区,整合城管、环卫、单位内保人员组建“茶盘寺力量”,强化重要部位巡逻,成为巡防力量的有效补充;在三轮车驾驶员、环卫清洁工、门卫等街面人员中,挑选热心人员,担当“红袖标”治安员,成为街面永不消逝的“巡逻兵”。
今年7月,嘉陵区公安分局将多个群防组织整合为嘉陵义警协会,协助开展治安巡逻、紧急救助、纠纷调解、宣传教育,及时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杜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