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三兄妹烈士纪念碑
祭奠活动
3月26日,清明节前夕,在阆中市二龙镇“红军村”——康垭口村,戚氏三兄妹后人和该村党员代表在戚氏三兄妹烈士纪念碑和开国少将安志敏将军纪念碑前举行庄严肃穆的祭奠活动。戚氏三兄妹后人代表戚翔宇等献上寄托哀思的花篮,面向纪念碑三鞠躬,并表示: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作为烈士后人,将不忘烈士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在各自岗位上继续努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英雄的三兄妹
戚氏三兄妹何许人也?
戚翔宇介绍,他的爷爷戚应源是康垭口村人。1933年9月,任中共阆苍南边区委员会书记,率领1万余人的运输队,将红军各工厂的机器及战利品全部安全运到苏区后勤中心苦草坝。后调任中共川陕省委秘书长。任职期中,起草了《平分土地须知》等文章,纠正“左倾”现象。被张国焘加上“投机分子”的罪名,秘密杀害于通江县城,年仅22岁。其兄戚应生、妹戚应雪受株连亦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戚应源三兄妹平反昭雪。1957年,阆中县人民委员会追认戚氏三兄妹为革命烈士。
跟随戚翔宇来到烈士们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康垭口村有一座四合院。就是在这个院子里,戚氏三兄妹便诞生于此并走向寻求真理的道路。村里还有很多热血青年在这里接触到救国真理,毅然参加红军。据初步统计,该村参加红军的有71人,其中就有开国少将安志敏。
在康垭口村村委会办公室外,一面鲜艳的“红军墙”格外引人注目,墙上记录着“红军村”的红色历史,71名红军将士的姓名全部在列,并记录有戚氏三兄妹和开国少将安志敏等的英勇事迹。每次到村上办事,村民们都会在此瞻仰缅怀。
“我爷爷当年就是在这个地方看书办公的。”在戚翔宇的指引下,来到厨房后的小堂屋。当年,只要屋外有异常响动,参加会议的地下党组织同志和村民就从此处转移到山上的红军洞、石柱坪等处继续开会。
邢绍珍老人讲述戚氏三兄妹的故事
在这个院子里,还有一名历史见证人,今年99岁的邢绍珍老人。她12岁来到戚家,此时,戚氏三兄妹已经在巴中通江等地开展革命工作。戚应川和戚应山都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的。安志敏当年在戚家放牛,后参加了红军。“走的时候,我看到他没有穿的,便把我嫁妆里的三个银元给了他,叫他做一套像样的衣服穿上!”
“红军村”的新风景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康垭口村就有71人参加红军?据介绍,戚家当年条件较好,需要人手帮忙干活。白天大家在一起做工,晚上就在一起学习知识。就是在戚应源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大家参加了农会,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进行武装斗争。
在戚氏三兄妹居住过的院子里,有一副红军标语最鼓舞人心。今年70岁的戚应昭清楚地记得标语的内容:救国不分贫穷富贵,救国不分男女老幼。星星之火点燃了二龙片区。
康垭口村
这个人口2300多人的“红军村”,党和政府没有忘记。2011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数百万元,修建了水泥公路,安上了自来水,维修了塘库堰,“靠天吃饭”从此成为历史。该村抓住脱贫攻坚的机遇,种植芍药、花椒、枳壳、白芍、核桃等经济作物,建起500余亩的产业园区。引进业主建起大型养猪场、养鸡场。2015年,该村贫困户有36户,2018年顺利脱贫30户,2019年全部脱贫。
由于康垭口村自然条件较差,目前还存在土地撂荒和断头路等情况。该村党支部书记侯成平表示,将带领村民把“红军村”建设好、发展好,以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告慰烈士英灵。
根据实际情况,康垭口村制定了长远发展目标:结合“红军村”红色资源和构溪河湿地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带领群众致富;争取公路立项,打通7个组的断头路,把撂荒地变成产业园;维修好塘库堰,将天然气管道从场镇延伸至农户家中;加强村级阵地建设,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把“红军村”建设成为富裕村、幸福村。
看着家园一天天变美,康垭口村村民安德权感触很深。安德权是安志敏将军的侄子,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他带领村民入股康垭口村花椒产业园,他自己也种植15亩花椒,每年可增收1.5万元。
“经过大家的努力,村里的环境变好了,产业兴旺了,村民生活富裕了。”安德权自豪地说。(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