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罗江实施准入制度推动基层减负见成效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1-22 14:03:59 编辑:唐磊 点击:
11月初,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党委书记周华站在田坎上正忙着为村民宣传土地流转政策,今年3月以来,像这样的工作场景已成为周华的常态。“自从区里推行了基层减负,现在我们在办公室填报表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更加有利于在一线解决问题。”周华说到。
周华提到的基层减负,是今年德阳市罗江区在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中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去年年底的一次调研中,该区发现有一个村当年仅填报的表格和台账就有3000多页纸,平均每天将近有10张纸的表需要填报,这样不仅让村干部疲于应付,而且也让他们成为常态坐班的“公务员”。为切实推动基层减负增效,今年3月,德阳市罗江区出台《村(社区)基层减负增效五条措施(试行)》,从减台账报表、减工作事项、减证明事项等方面,实打实为基层减轻工作负担。
严格准入,划定“减什么”的底线
“推进基层减负,关键需要把村(社区)的工作事项理清楚,让他们干自己法定职责内的工作。”罗江区组织部负责人说到。
为此,今年以来该区对涉及村(社区)的工作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统一制定依法自治事项清单13项、依法协助政府事项清单57项和负面事项清单10项“三张清单”,为村(社区)依法履职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开展证明事项清理,编制《村(社区)开具证明事项清单》和《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并定期对外发布,截至目前,已公布第一批4类可证明事项和53类不应开具证明。
“起初一些单位认为基层减负只是走走形式,没想到区级部门第一次提交上来的村(社区)工作事项却被要求返工。”汪旭说到,为了精准制定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该区建立准入制度,采取职能部门初审,民政、组织部门复审,司法部门合法性审查的方式,厘清村(社区)工作事项的责任主体,为村(社区)依法履职提供依据,防止一些单位层层转嫁责任和搞“责任甩锅”。
对症下药,守住“怎么减”的红线
村(社区)的工作职责理清楚了,如何做到让基层干自己该干的工作?罗江区把严控报表台账填报作为基层减负的首要任务,按照“一个口子管报表”,明确由区城乡基层治理促进中心统筹把关区级部门台账、报表下发工作。全面落实“一表三审”制度,对拟下发的台账报表进行严格审核,动真碰硬解决基层反复、多头报表等各类形式主义问题,今年7月以来,全区仅下发报表台账8张。
“以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报表、台账上,现在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到了入户走访和为群众办实事上,群众对我们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了。”说起区上开展的基层减负,正在辖区走访的万安镇翰林社区党委书记杨雅洁赞不绝口。
与此同时,该区“比选”8个有代表性的村(社区)作为“哨点”单位,通过哨点单位每月收集分析“填报表格台账”“开具证明事项”“迎检迎考信息”等具体情况,准确掌握基层减负落实情况。对基层反映强烈的台账报表、工作事项等,该区还定期召开组织、司法、民政、当事方单位以及村(社区)的“五方会议”,以“三张清单”为依据,从合法性、合规性开展评审,厘清事权关系,进一步整顿基层过多承担行政事务的问题。
“现在区上开展基层减负,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随意下发表格给基层增加负担。”罗江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到,为切实做到基层减负,在区上的要求下,区人社局对管理服务对象进行了认真梳理,逐一建立了业务数据库并做到定期更新。“这样不仅提高了自身工作效率,也避免了以往那种反复要求基层填报数据的问题发生。”
“轻松上阵”,拉升“减出效”的高线
10月8日,在白马关镇万佛村,但见该村党委书记金利琼与村干部一道,正为村上的集体经济产业园规划道路建设。“得益于区上开展的基层减负,现在我们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发展产业上”,站在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的山顶上,金利琼像将军检阅士兵一样,望着产业园里的600多亩贵妃枣树和桃子树。“再过两三年这一片果园将进入丰产期,到时将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0万元。”金利琼高兴地说到。
基层减负减的是压力,而增得却是发展的动力。与万佛村一样,罗江区93个村(社区)把发展集体经济、改善基础设施、保障民生作为工作的重点。据初步测算,今年全区62个村中,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的将达到25个以上。
“通过基层减负,村(社区)的工作负担得到了减轻,但原来由村(社区)承担的工作却没有因为减负而被减掉。”罗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谭长洪说,一方面,该区积极引导区级部门践行“一线工作法”,通过定期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为开展工作收集一手信息,使出台的相关政策更加接地气;另一方面,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制定《罗江区乡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方案》,仅2021年区财政就拿出500万元资金,将职业农民培育、特殊人群关爱等5大类10项民生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畴,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让社会组织参与政府管理,转变政府职能。(马安安 金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