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经开区:这些“大国重器”在这里生产研发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1-07 16:26:45 编辑:唐磊 点击:
德阳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8月,2010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德阳经开区按照“人城产景”融合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公园城市,规划了“一湖两江、两城三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一芯两核、三带多点”的生态布局,着力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目前,城市规划建设面积52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计划到2022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
通过近30年的发展,德阳经开区已获得全国唯一的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挂牌园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园区、四川省生态工业园区、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四川省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四川省绿色园区、四川省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等一系列“金字招牌”。2020年综合实力位居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第59位。
这里工业实力雄厚。全球最大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国产大飞机C919关键部件、世界最大的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国内首支CAP1400核电转轴、全球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半转速汽轮发电机、国内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世界最重加氢反应器、白鹤滩世界首台百万水电机组、50MW重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这里生产研发。目前,德阳经开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31家,其中拥有中国二重、国机重装、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东方风电、东方锅炉、东方自控、蓝星机械、东方法马通等装备制造企业95家,形成了以航空与燃机、新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2020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54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达6%,实现规上工业税收11.38亿元、利润25亿元。
近年来,德阳经开区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2020年,R&D经费投入15.1亿元,占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3.06%;专利发明保有量720件,居全市首位。拥有英杰电气、思远重工、中嘉实业、新泰仪表、天元重工、利通机械等高新技术企业46家,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4家。二重集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打造“四川省先进模锻压创新中心”;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KUKA共建“四川省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建成西门子德阳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成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是西部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成功入选工信部“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双创升级园区。
如今,“德阳造”产品遍及印度、巴基斯坦、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东方电气承包“一带一路”国家项目50余个、合同总额超过100亿美元,海外市场订单超过35%。拥有中电国际、香港信义玻璃、香港维达纸业、香港联塑管材、美国百事食品等外商投资企业56家,各类上市公司49家,本土主板、创业板上市企业2家(国机重装、英杰电气),新三板上市公司5家。
随着以成渝两个中心城市为引领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德眉资同城化已成为省委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德阳经开区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极。
同时,作为德阳中心城区组成部分和德阳城市“南进”全面融入成都主干的桥头堡,德阳经开区已全面融入“成都轨道网+城市干道网+公铁空枢纽网”,“成德同城战略价值高地、德阳向南发展综合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目前,位于德阳经开区的城际高铁南站正在立项,该枢纽站开通后,从德阳到成都仅需15分钟。便捷的交通和宜居的环境,让德阳与成都从“双城生活”变成了“同城生活”。(徐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