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公安上线“黑科技” 市民办理103项公安业务“一次都不用跑”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3-23 14:46:43编辑:刘默然
换领驾驶证、户籍迁入迁出、办理出入境证件……只需一台“手机”、一个系统,每一位民警都能化身“移动的公安办证服务中心”,市民只需遇到民警,便可快速办理103项公安证件业务。近日,在成都市双流区,新上线了一套便民服务“黑科技”。
据了解,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双流公安在扎实开展学习教育的同时,持续同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充分依托“警企联合创新实验室”自主研发“一警通办”系统,实现公安服务从“只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据了解,该系统为四川省首创,全国领先。
一台手机包揽103项公安业务,每位民警都是移动“办证中心”
“真没想到这么方便,一次路都不用跑,驾照就换成新的了!”近日,家住双流区金湾美湖的张女士向派出所民警比起了大拇指。今年2月,在派出所民警上门采集“一标三实”信息时,她向民警咨询,自己的驾照即将到期,应该如何快速处理。没想到,民警当即掏出了一部“手机”,请张女士提供了体检表格、旧驾驶证等资料,只花费了不到5分钟,便完成了换证申领流程。
“他就拿着一个手机,点进办证页面,问了我一些信息,然后拍照,就搞定了。”张女士说,大约过了3天,她便拿到了新的驾驶证。“简直太方便了,去年我家属审驾照,还专门请了一天假,开车到20多公里外的车管所,还要排队才能办完。”张女士说。
让市民办事“一次都不跑”,是双流公安研发这台特殊“手机”的初衷。据双流公安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名为“一警通办”,是双流公安依托“警企联合创新实验室”,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人力、时间、交通成本高,部分群众行动不便、时间不合适等“急难愁盼”问题而研发。
目前,该系统能办理41项户籍类、27项机动车类、25项驾驶证类、10项出入境类,共103项公安业务。自今年2月正式上线投入使用以来,已配发800余台移动警务终端,使每个民警都成为了群众身边的“办证中心”,累计为群众提供便利3200余次。
随时随地办业务,一次都不跑让市民省时省力
双流区东升街道的李奶奶85岁了,今年2月,由于家中办理房产事宜需使用身份证,却发现找不到了。她的儿子彭先生由于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陪老人到派出所补办,由于老人腿脚不便,彭先生也放心不下让她独自到派出所办理。
于是,他通过小区物业联系上了派出所的文警官,告知了自家的情况,询问能否帮母亲办理身份证。文警官接到电话后,与彭先生约了周五上午上门,用“一警通办”系统为李奶奶补办身份证。“那天她们来了3个警官,一会儿给我妈照相,一会找我填资料,很快就告诉我办完了,并给我说20天之内就把新身份证送到我家。”彭先生说,当时,警官告诉他可以选择快递上门,只需出个快递费,就不用跑一趟自取。还没到20天,身份证就快递到了家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办,对我们这种又要上班又要照顾老人的来说,太方便了。”
文警官从事社区工作已有6年多时间,去年12月,她开始使用“一警通办”系统,“一直在不断优化改善,对服务群众来说确实方便了很多”文警官说,“例如办理户籍证件,从前市民需要前往办证中心,现在只需系统在手,随时随地都可以为群众提供服务”。
据了解,目前该系统仍在持续优化升级,将公安服务从“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警员”向“全域”“全员”“全时”扩展。通过该系统,公安业务从“集中办理”转向“分散办理”,缓解了窗口民警因业务量大忙得喘不过气来的情况,解决了办事群众因长时间等待怨声载道的问题。同时,该系统还针对部分必须本人到窗口办理的业务,进一步增加完善了预约功能,为群众快速办理提供更优服务。
警务、政务系统互联互通,企业、市民“样样都能掌上办”
据介绍,除了为市民服务提供便利,“一警通办”系统还将拓展服务外延,顺应“互联网政务+”发展趋势,进一步对“一警通办”系统办理业务进行扩容,让市民、企业,能够在“身边的办证中心”同步实现办理警务、公安政务业务,升级实现“样样都能办”。
此前,双流公安持续参与由双流区政府打造的 “企业咖啡时”活动,该活动致力于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双流警方注意到,企业面临的问题有时不仅仅是涉及警务,还时常与公安政务等服务相关联。为了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在“一警通办”系统优化升级中,双流公安正积极争取打通警务、公安政务系统,增加更多企业、市民需求的功能。据海滨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双流区政府的“企业咖啡时”活动解决了我们很多难题,现在双流公安通过“一警通办”更是把“咖啡”送到了我们手上,特别的好。
据了解,该系统内正逐步增加行政审批、特殊行业管理等服务项目,争取打通“一警通办”系统与政务一体化平台的外联关节,实现互联互通,让企业和市民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都能通过民警办理全部公安业务和部分公安政务业务,切身感受到双流公安“为民办实事”的态度和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汤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