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加油站进行时 看四川交投中油公司如何消除安全隐患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3-20 02:20:18编辑:刘默然
早在2015年,中国便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并预计在2025年初步形成“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其中,“互联网+”智慧能源被列入11项重点行动,内容涉及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发展基于电网的通信设施和新型业务等四项具体要求。
在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四川交投中油能源有限公司(简称:交投中油公司)自主研发安全巡检系统和智能配电管理系统,并在2020年先后启动试点工作。
“我们公司旗下有80座加油站,他们遍布全川,管控难度大”,交投中油公司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对系统、设备的创新,正是为了加强生产风险控制管理。这两项技术的诞生对行业规范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或将产生深远影响。
如今,智慧加油站在交投中油公司初具雏形。
安全巡检步入3.0时代
安全是加油站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以前,为了避免设备和管线渗漏引发险情,加油站通常会安装渗漏检测设备,同时进行人工巡检查缺补漏,这便是安全巡检1.0时代。
2016年,安全巡检系统在交投中油公司投入使用,工程师们将加油站需要巡检的内容全部录入系统后,巡检人员只需要按系统的提示到固定点位进行巡检打卡,通过移动PDA上传至数据中心即可,安全巡检步入2.0时代。
到了2020年,交投中油公司对安全巡检系统及移动端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升级后的电子巡检机加装了油气浓度检测装置,还能实现巡检设备、人员和点位“三重精准”。
“以前,巡检工作人员需要手工填写纸质表单来完成上报、整改、问题销项等诸多流程,容易出现漏报、错报等现象,表单的回收效率比较低。开始使用新系统、新设备后,安全巡检真是比散步还容易”,在项目试点成都绕东加油站,副站长邓力对安全巡检系统赞不绝口。
以油气浓度检测为例,加油站内所有备检设备均带有NFC功能,巡检人员只需在设备打开后沿指定路线进行巡检,数据便会自动上传至数据中心。通过移动端设备的GPS定位功能和NFC精准定位,数据中心便可监控巡检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线路巡检。
不仅如此,安全巡检系统的移动端设备还具有虹膜识别和面部识别功能,于是“谁去检、哪台设备检”都会实时反馈到数据中心。简便、精准、高效……安全巡检步入3.0时代。
智能配电,主动出击
在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的加油站,巨大的车流量无疑增加了输入性风险。一次车辆与加油机的剐蹭,或许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以加油机为例,加油机的电力供应可分为两部分,一个用于油表数据的显示,一个用于油罐油泵的供电。为了避免车辆撞到加油机后引发电气火灾或产生其他风险,加油站会在配电室内设置断电装置,加油机内也会装有切断油源的“剪切环”。
可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加油站工作人员发现“剪切环”对安装位置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一旦安装不到位就会造成失灵。而且,通过配电室断电装置断电的时长至少需要1分钟,这个时间足以给加油站带来灾难性后果。
为此,交投中油公司独立开发出智能配电系统优化断电装置,实现了“现场停,遥控停,自动停”的有效防护。
发生险情后,加油站工作人员可启动断电装置或由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远程启动断电装置。通过在设备上加装温度传感器,工程师还用程序提前设置好了临界温度,温度传感器一旦发现异常就会主动断电。
智能配电系统的使用,不仅有效提高了加油站突发事件的处置速度,还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在项目试点绵阳新安加油站,站长何炜说:“从以往经验来看,如果加油站配电室发生了火灾,处置人员在不知道是否漏电的情况下贸然触摸大门,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候智能配电系统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安全、高效、环保……智能配电系统的使用如让交投中油公司在未来可以主动出击。
智慧加油站,正在进行
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态模式,智慧加油站能通过对大数据的整理和挖掘,在客户营销、人员管理、安全监控等方方面面为企业决策提供指导意见,运营效率的提升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将实现平台收益最大化。
交投中油公司积极筑牢双重预防机制、大力构建综合预警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的安全经营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力度,研发出具备油气浓度检测功能的智能巡检系统、能最大限度提高应急反应时间的智能配电管理系统,实现了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目标,而这仅仅只是他们步入智慧加油站的开始。
参考国外的智慧加油站,数据中心可实时捕捉分析交通流量,分析结果可提供关键指示信息,例如可根据拥堵情况适时调整加油站的销售价格。客户可通过终端设备自主结账,加油站还为顾客准备了可进入公司的网络购物平台的电脑,顾客在便利店里面的移动路线和在货架的停留时间,又将为加油站非油业务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交投中油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邓成兴表示:“未来,依托数据中心的海量数据和“大云物移智”技术,交投中油公司的智慧加油站们还将在物流、人员、安全和商品四个方面实行智能化管理”。(曾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