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暨2021明月湖创新论坛开幕现场(张明刚摄)
12月11日,第二十三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暨2021明月湖创新论坛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举办,近100位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莅临,超1000支优秀高校队伍在线上线下同期开启巅峰对决。
这次活动以“两江升明月,创新迎未来”为主题,由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人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承办,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重庆南开两江中学校、重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合会协办,旨在通过搭建全国顶尖的人才交流竞技平台,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充分发挥科教人才和特色产业优势,全面实现人才与产业协同,共促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十三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主席团主席邓宗全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是国内首个在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提出,并将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相结合的比赛。大赛自创办以来得到了全国高校的热烈响应,致力于推动广大学生参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实践,现已成为国内规模大、影响力强、专业水平高的机器人赛事之一。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到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赛事平台,真正培养出一批爱创新、会动手、能协作、勇拼搏的科技青年人才。同时,也希望以本次大赛暨2021明月湖创新论坛的举办为契机,为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重要策源地、两江新区打造西部地区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汇聚更多的一流创新平台,一流科技人才。
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蔺致辞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未来最值得投资的赛事之一。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是一项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广泛的全国性竞赛,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产业创新人才。明月湖创新论坛与大赛同期举办,搭建了“政、产、学、研、用”全方位交流互动平台。希望与各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高校学子深入探讨交流,共同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共同谱写智能时代发展新篇章。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侯宝森发表线上致辞说,期待通过基金会的公益平台,汇聚更多的社会资源,为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和祖国科技创新的进步服务;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王国胤也在开幕式上致辞,希望以此次活动为舞台,凝聚和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据了解,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是一项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全国性学科竞赛,迄今为止已举办23届,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由于疫情原因,本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
本次大赛分高校组和高职组两个组别。赛项包括创新、竞技、应用3大类共13个小类,涉及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多足异形机器人、智慧农业机器人、群体协作机器人等多种形态与应用领域的机器人,考察机器人创新设计、创意构想、任务竞技、场景化应用等多个层面的知识,全面锻炼选手的综合能力。
自6月开赛以来,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澳门大学、苏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400多所高校的10000多名学子报名参赛。经过各省市地区赛的激烈角逐,最终有1000多支优秀队伍晋级本次全国总决赛。
来自同济大学、河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学校的优秀团队,不仅获得了赛事认可,还与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紫丁香孵化器、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签约,获得全方位创新创业支持。
而哈工大“I Hiter”团队的石同学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革新,机器人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希望通过参与全国顶尖的机器人赛事,来推动自己在机器人相关知识方面的学习与突破,希望通过学习积累、交流竞技迅速成长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有用的人才。”
当天,2021明月湖创新论坛同步开启,来自学术、投资、产业等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两江协同创新区融合创新中心,聚焦技术与产业前沿,共话“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新趋势、新理念、新模式,为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言献策。
两江协同创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两江协同创新区是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平台。本次携手产学研各界举办此次活动,一方面希望通过大赛吸引和挖掘高水平创新人才、团队和项目,塑造人才发展“最优区”,加快建设高端人才聚集地,强化“人才协同”。一方面通过论坛邀请国内头部学术界、教育界、投资界、研究界、产业界等领域大咖,搭建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产学研”交流互动平台,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言献策,实现 “产业协同”。(张明刚 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