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彭水县城市管理局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彭水“山与城共生、城与水相融”的自然特点,围绕“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管理理念,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积极发扬“工匠”精神,努力下好“绣花”功夫,不断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力推行城市综合管理“马路办公”,全面开展城市管理提升行动,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请看来自彭水县城管工作“多管齐下 亮点纷呈”系列报道。
近日,走进彭水县的大街小巷,随时能看到志愿者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忙碌身影和各种宣传海报及画册,到处能见到摆放整齐的分类垃圾桶。在各个新旧住宅小区,也随时能碰到规范有序投放生活垃圾的市民……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后来对彭水县城管局的寻访中才终于找到了答案:彭水城管今年以来采取的六大措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初见成效。
夯实组织体系,紧盯目标任务。一是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政府分管城市管理、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教育、卫生健康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宣传部等23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组建了22人的城乡垃圾分类县级指导组、106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分队。同时,县府办相继出台《彭水自治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实施方案》(彭水府办发〔2021〕32号)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细化了工作措施,强化了责任担当,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三是明确部门职能职责,建立健全了包括教育、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商务等主管部门和镇街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协调机制。四是紧盯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2%、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的年度目标,拟定责任清单,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五是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4次,城市11个社区分别召开了19次推进会或例会,落实了专班专人,细化了工作措施。
做实宣传发动,引导市民参与。一是坚持基层党建为引领,社区党员干部带头上门开展垃圾分类“敲门行动”。开展“敲门行动”2.5万次,入户宣传24971户。二是开展“垃圾分类 小手拉大手”活动12场次;开展“低碳生活,绿建未来”垃圾分类主题活动4场次;垃圾分类已纳入课堂教学。三是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云办公”操作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全覆盖。四是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按照行业分类要求,对90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专项督查。五是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垃圾分类新知识新要求,发放“爱生活 爱分类”宣传画册7万份,环保袋17640个,签定垃圾分类承诺书1.5万份。
配齐设施设备,提升硬件管理。一是已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服务驿站3座,设置厨余垃圾智能桶5个;农村地区前端收集设施配置有集中收集点564个,分类桶10082个,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回收桶820个。二是健全中端收运体系,统一标志标识,配备餐厨垃圾收运车3台;其他垃圾收运车27台;可回收物固定收运车2台;乡镇垃圾中转站32个运行正常;农村垃圾分类集中宣传点425个,投入建设资金117万元。三是拟建分类服务驿站7座,采购四分类智能机回收设备24套,四分类垃圾桶2000余个,计划投入设施设备类资金500余万元。
严格督查考核,注重结果运用。一是实行季度考核设施设备设置合理度、干净度、完好率,确保盛装运输无抛洒滴漏。二是已对乡镇街道完成了前三季度的考核,并兑付了运行补助经费。三是考核实行通报制度,考核结果运用于县委县政府实绩考核之城市管理部分。
责职部门联动,成效提升明显。一是由县商务委牵头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1—9月1.5万吨。二是县环境生态局牵头的有害垃圾已暂存25公斤(一定数量后运往黔江处置)。三是由县城管局负责的厨余垃圾处置中心建设已纳入环卫基地建设项目;签约753家餐饮服务单位;1—9月回收厨余垃圾6730吨(含餐厨垃圾),均已运往黔江处置。四是县城管局负责的其他垃圾末端处置体系基本建成,1—9月卫生填埋6.5万吨。武隆焚烧发电厂试运行后,随即将其他垃圾运往该处进行无害化处理。
深化改革,形成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深改委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改革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确保生活垃圾分类主要目标高质量完成。要落实任务举措,多措并举推动源头管理,环环紧扣健全分类体系,广泛发动全社会参与,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生活垃圾分类好习惯。要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强化协同管理,加强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筹调度,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钟晓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