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烈士旧居开馆 重庆红色教育基地再添新地标
11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王朴烈士100周年诞辰之际,位于重庆市南岸区的王朴烈士旧居,经过大半年的修缮后正式对外重新亮相。这里也将成为当地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阵地。
修缮革命文物的“重生”
现场可见,王朴烈士旧居由大门、左右厢房及正房组成。大门呈八字形,砖石结构,门前三步条石踏步,正房为一楼一底,土木结构,为单檐悬山式屋顶,铺小青瓦。王朴旧居保护修缮项目总工程师张建中介绍,该旧居建筑总占地面积696.61平方米,总文物建筑面积718.6平方米。“我们以最大限度保留文物建筑自身携带的历史信息为前提,采用必要而有效的技术措施,排除不安全因素和遏制各种不利因素对文物本体的侵害,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完整性与真实性。”张建中说。
为了尊重历史和再现历史,当地将文物本体修缮和周边环境优化统筹设计,保留了建筑原有构架,并对周边道路、车辆停放、农房外立面进行了改造、增设。“一开始,旧居呈现的是垮塌状,只留下了朝门和两面旧土墙。”张建中说,保留原物后,专业队伍对其进行生物清理、杀虫、加固等步骤。其中,对于土墙松动部分及缺失部分,通过成分分析、化学分析等手段,采集四周含有同样成分的土壤,运用过去的建筑方法进行外貌复原。
运用教育基地的“内涵”
在开展革命文物主体工程及外围环境整治的同时,当地还注重对革命烈士生平和旧居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推进文物史料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确保革命文物在完成保护修缮后,高标准进行展示陈列。
开放仪式结束后,首批游客市民进入旧居参观。“像,房子恢复得好。这里的摆设,也基本同那时一样。”南山街道龙井村村民曾素芳一进院子就直点头。今年89岁的她,是如今村子里唯一见过王朴的村民。“当时,我十三四岁,就住在他家附近。解放后,他妈妈将房产移交村集体,我们几户人就搬了进来。”曾素芳指着一个角落说,她就住在那间房。
据介绍,王朴母亲将房产移交后,村集体第一时间分配给村民居住,并将房屋确权给了居住的村民所有。“这8户村民识大体顾大局,听到要修缮旧居并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分支持。”于是,曾素芳成了首批参观王朴烈士旧居的村民及现场故事的分享者。
整个陈列馆以“光荣的儿子 伟大的母亲——王朴烈士和母亲金永华”为主题布展,分为王朴烈士生平事迹、王朴烈士母亲金永华生平事迹和相关纪念展示三部分,共展出王朴生活、就学、投身革命等相关纪念书籍、文物仿制品、复原陈列展品等86件。
王朴烈士旧居作为南岸区红色教育新的承载地,鉴往知来,向史而新,也是对未来提供启示与动力的精神引领地。当地将把王朴烈士故居与《挺进报》旧址、周均时墓、王天行烈士纪念碑等革命文物联动,打造一条区级党史学习教育研学线路,一体化打造南山红色文脉基因库,让革命文物“串”起来,“活”起来,充分发挥革命文物资源的作用,让党员干部群众在参观学习中接受教育。
创新宣讲精神的“阵地”
如今,红色基因在南岸区代代传承,王朴烈士旧居成为了重庆的又一处党史“教室”。
24日上午,南岸区还在此处开展“感悟党的百年奋斗 纪年烈士百年诞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走进王朴烈士旧居微宣讲活动。来自南坪实验小学正街校区的王子豪,重庆抗战博物馆的讲解员刘安萍及南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仁强等宣讲员,为现场参观的学生市民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看着曾祖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眼里不由闪烁着泪光。他的一生都在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王子豪的另一个身份是革命烈士王朴的曾孙。他从一个锈迹斑斑却充满红色印记的铁盒子说起,分享着他听到关于曾祖父的故事。站在王朴烈士旧居,他隔空与曾祖父“对话”,诉说着作为新时代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新市场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李锐涵听完宣讲后说:“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一定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接下来,南岸区大中小学和街道社区将在王朴烈士故居开展系列宣讲活动,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传播到南岸的千家万户。(法绮 谢鹏 王宇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