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警察,人们最先想到的或许是思维缜密、智勇双全的刑警,或许是以路为家、风吹日晒的交警,又或许是走街串巷、扎根群众的社区民警。事实上,还有一群警察,他们默默奋战在公安战线的幕后,从事着警令传达、决策调研、文件起草、警务宣传等工作,时常加班加点、挑灯夜战,为公安工作有序开展提供默默支持。他们被称为公安“刀把子”中的“笔杆子”,青年民警董翔就是合川区公安局有名的“笔杆子”。
满腔热血 打击犯罪勇当急先锋
董翔出生在四川东部的渠江边上,“我小时候放学了就往河头跑,打水漂、游泳都是我的拿手好戏。”自幼有着江河情怀的他,2011年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毅然来到了渠江下游的“三江汇流之地”—合川,并加入了向往已久的公安队伍。
初为人民警察,他以一腔热血投身到派出所工作中,经过实战的摸爬滚打,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逐渐褪去书生意气,活跃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第一线。
2012年3月某日晚,合川区三角花园小区某楼栋房间内烟雾缭绕,里面的人正萎靡颓丧地吸食毒品。掌握了充分线索的董翔同战友在门外布控已久,静待最佳时机。“时机成熟,抓!”见门内放松了警惕,民警决定速战速决,董翔冲锋在前,领着战友破门而入,干净利落抓获9名吸毒、1名贩毒人员。事后发现,董翔右肩在抓捕过程中受伤,后经诊断为习惯性脱臼,自己曾经最爱的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从此无法再参与了。“有失才有得,这点心理准备还是有的。”遗憾告别自己最爱的运动,新警董翔却表现得不以为然。
在派出所工作近2年,董翔共办理治安案件60余起,查处违法人员80余人,调处矛盾纠纷110余件,服务群众230余人次,多次危险关头冲锋在前,因公负伤2次。“这个娃有悟性、有正气、能吃苦!”这是时任派出所所长冯云对他的评价。
案牍劳形 手握笔杆甘当幕后英雄
2014年2月,董翔被遴选到合川区公安局办公室工作。从派出所工作的“跑得勤”到办公室工作的“坐得住”,他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韧劲和悟性“无缝”完成角色转变,短时间适应了新岗位需要。无论是大小会务、文件流转,还是重要文稿起草、全局工作方案拟定,都有他忙碌的身影。特别是公文写作方面,他通过钻研业务,利用所学、所悟、所思解决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并逐步养成清晰的条理、独到的见解、巧妙的构思,把自己逼成了“刀把子”中的“笔杆子”。他起草的各类文章干货满满,没有空话套话,积极为合川公安发展建言献策。
随着董翔身上的担子重了起来,熬夜加班成了日常,周末休息变得奢侈,加上长期伏案写作,年仅32岁的他患上腰椎病、颈椎病,“案牍劳形”正是他的写照。因肩伤告别运动场的他,从零基础开始学习萨克斯,还成了“三江警官乐队”的一员。“工作变‘文’了,爱好也‘文’了。”董翔笑着说。
自从事办公室工作至今,董翔起草各类文稿近300万字,获各级领导批示肯定240余次,优质高效地服务了公安决策和打击破案、治安防控、安全管理、服务群众等公安业务工作。
精雕细琢 材料工匠十年磨一剑
坐在董翔的办公室里,很难想象,全局许多材料都孕育自这个不足十平米的“工厂”。每天,董翔在“工厂”里挥洒血汗,像打磨玉石一般打磨文字材料。这件大多数人都认为的“苦”差事,在董翔看来却是苦中有乐、苦中有为。“当接到一个材料任务,会不由自主进入状态,就像老工匠拿到一块原石,忘我地研究、构思、切割、打磨……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直至满意才罢休。”董翔说,撰写材料时的充实感、打磨成品后的成就感十分耐人寻味。
工作职责不断变化,董翔对文字材料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却始终如一。作为区公安局办公室文稿材料工作的负责人,平时要拟写、审阅大量文稿,凡是基层单位呈送的文稿,他都事无巨细地认真对待;面对向他请教的同事,他总是倾囊相授,将自己总结出的写作经验与大家分享、探讨,努力为单位培养更多写作人才。他说:“写材料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多看多学、多写多练、多思多悟”。
从警十年,董翔用勤勉、务实、担当书写对公安事业的无悔与忠诚,用进取、奉献、创新挥洒自己的青春热血,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履职尽责,默默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人民警察的奉献与担当。(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