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将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1-17 15:11:32编辑:渝轩
“我们这个老小区自从改造了之后,环境变得更干净了,不用担心时不时会掉落砖头、瓦片等东西砸到我们了。”“之前我们小区的电线网线交织一坨,跟蜘蛛网一样,改造之后清爽多了!”今年以来,沙坪坝街道针对群众反映的老旧小区安全、环境问题,开展老旧小区提升行动,对辖区老旧小区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改,群众纷纷点赞。
这是沙坪坝街道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沙坪坝街道坚持以深学促实干,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
“问题小区”变“幸福港湾”
老旧小区改造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沙坪坝街道气象局家属院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属于典型老旧小区,共有两栋44户居民。由于年久失修,小区存在基础设施老化、环境卫生差、墙体脱落、管网线路老化等问题。
在沙坪坝街道的努力下,今年6月小区完成了外立面改造、绿化提档升级、小区道路修缮。剥落的墙皮更新为了青红相间的外墙,裸露的空调外机加装了防护机位,庭院内破损窗户进行拆除并统一安装铝合金窗户,破败的绿化带更新了乔木、灌木及各类花卉。“改造之后的小区,焕然一新,没想到临老了,还能住上新小区。”今年68岁的古盛碧对改造之后的小区很是认可。
“改就改到居民心坎上,变就变进群众期待里。”沙坪坝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真正解决居民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沙坪坝街道在一心村社区、沙正街社区等5个社区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共涉及34栋楼,1051户居民。
“等群众上门”变“送服务上门”
点对点、面对面,服务群众“零距离”
近日,在沙坪坝街道欣阳广场看到,志愿者们正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开展志愿活动,他们忙着为退休老人讲解防诈骗知识,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咨询,医疗志愿者现场提供健康理疗、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这是沙坪坝街道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集市活动现场。这样的活动,几乎每周都在这个地方上演。“街道的服务很贴心,以前我们咨询点东西还要跑很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够问到了,特别方便。”沙坪坝街道李爷爷说到。
为强化队伍建设,筑牢红岩志愿服务组织,沙坪坝街道广泛发动居民、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专家、教授、律师、医生、社工等各类专业人士和致力于志愿者服务的普通居民,调整组建了262人的志愿者队伍。依托红岩彩乐艺术团等文艺团队,成立红岩老年艺术志愿者队伍,依托校地共建国家镁铝合金重点实验室等6个研学基地,成立红岩志愿者研学队伍。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新时代文明站所为主阵地,每月策划实施志愿活动项目,志愿者和市民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沙坪坝街道累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集市活动”等各类志愿活动36次,将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优势资源”变“校外课堂”
打造中小学实训学习基地和校外课堂
“要想成为未来人,就必要有看到未来的眼光,走进未来的勇气和创造未来的能力。而这些,仅仅在校园里是无法实现的。”在今年沙坪坝街道举办的校地联动授牌仪式上,沙坪坝小学在介绍研学需求时提到,学生必须通过更多途径了解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和现代社会的实践场景,学校可以给他提供PPT、图片、视频,让他们看、听、读,但研学基地这个“行走课堂”能让他们走近、深入、体验、实践,让他们成为某一真实情景中的一部分,让他们从现在就能窥见未来的一角。
校地联动研学基地是沙坪坝街道以“校地共建、协同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拓宽校地合作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挖辖区中小学研学教育特色优势资源,全力打造中小学实训学习基地和校外课堂。目前,沙坪坝街道已有重庆大学设计总院、区气象局、沙坪坝水厂、金沙星座科创园,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六家校地联动研学基地,为重庆七中、沙坪坝小学、育英小学、汉渝路小学等中小学提供了多场趣味性、体验性、探究性、启发性的课外实践活动,成为了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锻炼逻辑思维、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江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