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里派出所有个“守护神”赵警官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0-21 11:55:06编辑:渝轩
重庆市南岸区广黔路附近有很多老旧居民区,当地属于城乡结合部,人员复杂。管辖这一片区的社区民警叫赵军,一个有着10多年社区工作经验的老社区民警。参加工作的近4000个日日夜夜,他用平凡的忙碌和守候,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践行着一位人民警察的不凡誓言。

“化骨绵掌”解决各种案件
作为一名老社区民警,赵军工作十多年来一直保持一个工作习惯:人在社区。他的搭档唐斯诗透露:“赵军不仅仅是周一到周五在社区,有时候周末他也会跑到社区,去跟当地居民聊天。”
为什么连周末都要到社区工作,难道可以挣加班工资?赵军笑着解释了原因:“哈哈,哪有什么加班工资?这是本职工作而已。辖区出了任何事情我都要负责,每天去转转我心里也安心。我周末去社区一般都是便装,以便更好的和居民们交流,和他们畅所欲言。”
这种时常见面的交流,让赵军对辖区的“风吹草动”都非常了解,以至于有些案子还没报案就破了。唐斯诗说:“今年夏天的时候,我们在和居民聊天的时候了解到,广黔路19号的一栋居民楼出现了高空抛物的事件,老有人扔酒瓶下楼。按照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规定,‘高空抛物’可能引发刑事附带民事责任,并且牵连整栋楼的人员,所以在还没人报警的情况下,赵军马上进行了处理。”
因为这栋楼是老旧社区,大修基金非常有限,没钱安装对着楼上的专用摄像头,要想杜绝高空抛物只有挨家挨户做工作,为此赵军使出了“化骨绵掌”,潜移默化中解决了问题:“当时我对酒杯可能涉及的住户进行了拜访,从谈话中得知一名住户有嫌疑、但没证据。这种事情关键不是抓人,而是解决问题,于是我专门找到嫌疑人的家人及周边邻居聊天,聊天中介绍了重庆著名的‘天降叉棍’案。在得知‘天降叉棍’找不到责任人,48家住户连带赔偿20.7万后,这些居民自己就行动了起来,通过私下的劝说和沟通,扔酒瓶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了。”
当然,更被当地居民津津乐道的是赵军主动破获的一起“盗窃案”,据居民刘女士回忆:“今年8月,附近一栋正在拆迁居民楼里一家很少回老房子住的住户,回家发现家门被砸,板凳、桌椅和瓶瓶罐罐被人搬走。赵警官听说后主动过问,迅速帮忙找回了失物。”
聊起这个“盗窃案”,赵军也说印象深刻:“这个案子确实很有趣,当时那栋居民楼拆迁,很多居民签了同意书后,就把贵重东西搬走后,很多不值钱的东西就不要了。结果这些东西引起了拾荒匠的兴趣,他们甚至直接在没人的楼栋里砸门捡破烂。没想到这次搞错了,把一家还没搬走的人门砸了……因为平时我就知道有一群人在捡破烂,还留下了拾荒匠领头人的电话,我就直接去找了他,他马上在群里一问,没多久就把东西全部找回来了,他们主动把东西搬了回去,还赔偿了门锁等损失,居民对处理结果很满意。”
将居民切身感受的不安因素,于无形之间统统化解,是社区民警赵军的追求,也是他社区工作的指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巧妙化解管理难题
在社区民警的工作当中,如何服务和管理好精神障碍患者,特别是暴力精神障碍患者以其家庭一直是每个社区民警必须要面对的一道难题。赵军所在的广黔路居民区就有几位间歇性精神障碍的患者,平时与常人无异,一旦发作就四处骂人打人,让左邻右舍苦不堪言。
经过赵军的一番努力,几位患者和其家人都和这个社区民警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交流,让服务管理工作更有成效。说起这些,赵军特别提了一个名字:方明(化名)。赵军说:“方明因为年轻时吸毒过量,导致出现了毒瘾性精神障碍。病情发作最夸张的一次,他拿着菜刀要砍人,幸亏我们及时出警将他制服!事后我们想把他送到医院治疗,可是因为他还有毒瘾,所以医院拒收,让我们先治好他的毒瘾才行,可他本人拒绝去戒毒所。”
如何解决问题?在一次和方明家人聊天时,赵军得知方明年轻时练过健美,恰好赵军在小学时练过举重,他深知体育锻炼对人生活习惯改善有巨大帮助,于是就买了杠铃和健身杂志,通过方明家人进行转交,希望能让方明重新振作。
在日常工作中,赵军一有空就去找方明聊健身的话题,甚至一起举杠铃锻炼。就这么一来二去,方明逐渐重新燃起了健身的兴趣,精神也有了寄托。
在赢得了方明的信任,成为他为数不多的好友后,赵军向方明提出了准备已久的建议:“你也老大不小的了,难道还准备这么浑浑噩噩过一辈子?以后你父母去世以后,你怎么办?应该重新振作起来了!”
这一次方明不再抵触,在今年主动参加了几个月自愿戒毒,随后通过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他的情况完全得到了控制,目前不仅能和亲戚朋友交流,还学会了照顾生病的父亲。
有了方明的成功案例,赵军在管理精神障碍患者上有了更多的心得,于是又成功帮助了一位因感情挫折导致精神障碍的女患者杨敏(化名),让她重新做回了正常人。
赵军连连成功,难道有什么秘诀?他坦言没有秘诀可走:“能够帮助这些精神障碍患者重新走上正轨,都是拿时间泡出来的。我发现他们之所以病一直不好,是因为得病以后大家就敬而远之,导致找不到朋友,孤独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病。相反通过做好患者家属和邻居的沟通,平时多去关心他们,让他们能够参与到文体休闲活动中来,加上药物的治疗,很多人的病就逐渐得到控制了。”
看似简单的工作心得,却沁满了作为社区民警的赵军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如果没有对群众如亲人般的挚爱,拿时间泡的举动便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实。

“话聊式”普法效果不错
鲜为人知的是,赵军虽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还考上了律师证。过去的学习经历给他的社区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强化普法工作的力度。“在下社区的过程中,我注重开展有关民法典的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我所在的辖区,以老人、小孩和社会闲杂人等居多,开法律讲座没人听,所以我把普法工作运用到了日常聊天当中。”
当地居民梁女士对赵军的“话聊式”普法印象深刻:“赵警官跟我们闲聊时,讲了民法典当中有关婚姻、家庭、财产分配等问题,让我们获益匪浅。不少居民涉及房屋拆迁后财产分割的问题时,都主动打电话找赵警官咨询。”
居民懂法,便会自然而然地守法。赵军“话聊式”的普法,让“法治“的树苗逐渐在居民心中生了根,这让他的社区管理工作“轻松”了许多。
今年9月他接到了一个报警,居民张女士(化名)说她妹妹过来玩,手机忘在屋外院子里的凳子上,等她回想起这件事,发现手机已经不翼而飞。
在调查这个案件的时候,赵军遇到了一个问题:虽然通过现场监控,他很快发现了拿走手机的人,并找到这名群众拿回了手机。但是张女士的妹妹拿回手机后,要求以盗窃罪严惩捡走手机的人。
没想到赵军还没做出解释,张女士就主动给妹妹普法了:“这个事情别闹了,之前赵警官聊天的时候跟我们说过,我门口的院子是公共区域,不能在这里放贵重物品。你人走了,手机放在凳子上,就属于无主物,捡走无主物属于不当得利,主动返还之后就不能继续追责了。”
这件事也让赵军意识到了和居民聊天效果好,因此他现在已经把“话聊式”普法延伸到了“话聊式”反电诈(反电信网络诈骗):“过去我们反电诈,都是通过案例发宣传资料,往往信息比较滞后,有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感觉,总是跑不赢骗子。现在我只要听说什么新的电诈手段,即使还没在我的辖区出现,我也会第一时间通过和居民聊天进行宣传,自然反诈效果就好了。最近我就在宣传冒充电商客服,以错误注册商户,可能影响银行征信为名,要求受害者配合注销商户的新诈骗手法。”
“一室两队”如虎添翼
近年来,公安部持续瞄准基层公安工作的痛点难点,推动警力下沉,让基层民警有更多的时间走进群众中间、倾听百姓心声。南岸区公安分局积极响应落实公安部改革举措,在赵军所在的派出所试点“一室两队”新型警务模式改革。说起这项改革,赵军感觉浑身充满了工作的激情与力量: “在过去,因为基层派出所人手有限,我们做的工作可以称为‘大杂烩’模式。除了要做好社区民警的本质工作外,还有临时任务(比如安保任务)和每周一天的值班备勤。其中,值班备勤不是简单的接报警电话和现场报警,而是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这段时间接到的任何警情都要负责跟进,包括做笔录、初步调查和立案等。我们派出所有10个警务区,如果发生在我的辖区,案子查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可如果案子发生在其他同事的社区,我查起来就比较费劲了。”
实施了全新的“一室两队”模式之后,赵军坦言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现在我们的工作地点转变到了社区,每周我至少是5天在社区工作。轮到回所里值班备勤的时候,也是在社区工作到下午5点之后,才回所里值班。值班期间接的警,由综合指挥室统一调度,需要社区民警处理的小案,不再是值班民警跟进,而是分派给当地警务区的社区民警继续跟进。处理自己辖区发生的案子,效率自然就高了!”
为了证明所言非虚,赵军还特别举了一个例子:“今年8月,我接到综合指挥室指令,我负责的辖区发生了摩托车被盗案。丢车地点属于老旧社区,视频线索非常有限,我只能挨家挨户进行摸排。在过去这种摸排效率都比较低,可能十天半个月都找不到有效线索。可今年我经常在社区执勤,和当地居民都‘混熟’了,摸排时可以根据居民的习惯和个性有针对性问话,所以很快就问出了关键线索,找到了犯罪嫌疑人,还通过顺藤摸瓜,抓到了他的同伙。于是我很快追回了赃物,同时也将相关人进行了处理。”
有更多的时间沉在社区,“一室两队”的模式让赵军更加如虎添翼。通过赵军的一系列的努力,他所管辖的社区今年曾连续三个月只有1起报警,他也赢得了居民的信任,“有问题找赵警官”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遇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以至于他的电话成为了热线。
不过对此赵军毫不介意:“现在天天在社区泡着,能给居民们排忧解难,将很多问题消灭于萌芽阶段,避免问题、纠纷上升为民事、刑事案件,其实也是给我自己减轻工作压力。”
防范于未然,其实是社区工作的最高境界,这也是赵军和辖区居民的默契。(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