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支农专家“组团式”为彭水农业产业发展传经送宝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0-13 17:00:49编辑:渝轩
三年来,“组团式”鲁渝协作聊城支农专家在彭水共计35人次,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村头,通过现场调研、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引进产业等方式,指导当地农民群众科学种养,提高种养水平,增强农民致富能力,为彭水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组团”调研共谋转型升级
“鱼塘基础条件差,不适合大规模养殖,可以进行工厂化养殖建设,打造集养殖、观赏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基地。”9月26日,在太原镇花园村鱼塘基地,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农技指导员宗兆良和王强正与花园村支部书记姚华洋一起讨论如何实施鱼塘项目规划。
今年7月,13名鲁渝协作聊城农技指导员来彭支农,分别在高谷镇、太原镇、桑柘镇等七个乡镇和县农技推广中心开展工作,自到岗以来,工作队对当地产业进行了全面调研。
宗兆良被派驻到了太原镇,他说:“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大家做的首要工作就是调研,走村串户,到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现场调研,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发现问题及时交流,结合聊城产业共谋转型升级。”
除完成所在地工作外,工作队还“组团”到部分乡镇进行产业调研,解决实际问题,为当地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7月27日至30日,由王光禄、么传训、宗兆良、侯秋菊、周莉五位农技指导员“组团式”对太原镇4个村进行全产业调研,形成了《重庆市彭水县太原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针对太原镇的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农旅融合发展等产业项目的现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深刻分析,为太原镇乡村产业振兴建言献策。
“农技指导员通过几次调研之后,围绕鱼塘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形成了一个规划方案,其中有净化池、观赏池、钓鱼池,到时候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在现在的基础上提升十倍。”姚华洋说。
针对太原镇冷水资源及其他优势,起草《彭水县太原镇冷水鱼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针对太原镇水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等现代渔业水平发展较低,起草《太原镇渔业提升建设工程项目》项目建议书,目前太原镇正在向县有关部门积极申报,争取项目落地。
技术指导助推产业发展
鲁渝协作以来,连续在彭工作三年的有3人,派驻高谷镇的农技指导员李桂红就是其中之一,从事33年农业工作的她主要负责技术服务和培训。
“大豆要在刚开花的时间用控旺剂控一下,让它长得稍微慢一点,达到控旺壮杆、保花保荚的作用,大豆也就不容易倒伏了。”
“红薯不要直接把红薯藤去掉,过早的掐掉红薯藤,红薯长不出来,产量自然而然也上不去。”
9月25日,看到李桂红时,她正在地头与村民交流,指导村民如何科学种植大豆和红薯才能使其增产,让村民们增收。
高谷镇狮子社区居民代朝秀乐呵呵地说:“李老师是老熟人了,她经常来村里给我们讲解种植技术,我们有不懂的问题也常问她,她都耐心地给我们解释。”
2019年,李桂红在下村调研时崴伤脚造成骨裂,不得不返回山东休养,第二年她依旧积极报名参加,今年53岁的她仍工作在一线。三年时间,她走遍了彭水十几个乡镇,郁山镇、黄家镇、高谷镇都遍布了她的足迹。
刚来彭水的时候,李桂红非常不习惯,与老百姓交流双方都听不懂,只能用手边比划边说。如今,她成了村民口中的老熟人,碰到还能一起拉家常。
“开展技术指导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虽然很多农作物和我们那里一样,比如玉米、甘薯、花生、大豆、油菜、葡萄、梨等,但由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其栽培管理模式也大相径庭,推广新的种植技术,老百姓的思想接受比较缓慢,只能慢慢做工作。”李桂红说。
当谈到明年如何打算时,李桂红介绍,“如果明年有机会我还要来,干了30多年农业,希望可以给老百姓多讲点东西,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李桂红只是鲁渝协作中开展支农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除了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积极推进肥水一体化、无土栽培、立体养殖等先进技术外,工作队还重点针对彭水大田高产栽培、病虫防治、淡水养殖、蔬菜栽培等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其中技术培训200余人、技术指导1000余人。
“我们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当地现有的产业进行指导,比如蔬菜种植、淡水养殖以及旅游发展,我们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和技术指导。”山东聊城来彭支农队队长王光禄说到,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作为技术人员,就是把当地的产业和聊城产业进行沟通、衔接,助推当地的产业提档升级。
产业引进实现效益双赢
走进太原镇区阳村“鲁渝协作”东阿黄河鲤、高唐锦鲤养殖试验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群群大小不一、色彩鲜艳的鱼儿在水池里游来游去,有的在觅食,有的在嬉戏。
一打听,原来这是山东来的品种,一种是东阿黄河鲤,可以食用;一种是高唐锦鲤,只能观赏。
农技指导员宗兆良和王强派驻太原镇之后,通过前期的调研,围绕“太原镇冷水鱼”品牌主线,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布局,以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为重点,结合当地水资源优势,今年8月从东阿县和高唐县引进1500尾黄河鲤鱼和500尾锦鲤,成立“东阿黄河鲤鱼、高唐锦鲤养殖试验基地”,将水产品、渔业、农业、旅游业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太原镇自然气候、技术优势、冷水源资源都比较好,我们便发挥聊城市的一个水产特色,把东阿黄河鲤和高唐锦鲤引到太原,满足人民的舌尖需求和精神需求。”宗兆良介绍,在双方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鱼种长势良好,标志着聊城渔业的两大优势品种在彭水县成功落户。
不仅引进新品种,支农专家还在技术培训、新品种推广、水产品精深加工方面下功夫,构建“科、种、养、加、销、游”一体化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极大促进冷水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太原镇区阳驻村第一书记杨聪介绍,“我们以前主要是养殖的鲟鱼,引进锦鲤和黄河鲤,增加了我们的品种,而且农技专家在技术上给予我们很大的指导,对我们做亮冷水鱼这张名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除了东阿黄河鲤、高唐锦鲤,工作队还根据郁山镇种植红薯的优势,引进了烟薯25特色产业,针对桑柘镇种植长茄的单一性,从华盛农业集团引进两个高山圆茄品种,分别采取大拱棚和露地两种模式试种,目前拱棚试种工作正在进行。
“产业引进,贵在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因地制宜’就是把彭水自身优势发挥好;‘凸显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通过聊城优势产业的引进,进一步凸显彭水产业特色,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劳动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山东聊城来彭支农队队长王光禄这样说。(冉江陵 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