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五大振兴”让乡村实现美丽蝶变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9-30 09:49:03编辑:渝轩
作为全市18个乡村振兴积极推进类区县之一,近年来,巴南区全面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确定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坚持规划先行、政策护航、培育典型、示范引路,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齐头并进,奋力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讲政治、提站位,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最重要政治任务,全区上下准确领会把握党中央、市委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部署、新要求,先后制定《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初步搭建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同时,巴南区建立起“1+3+5+N”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委,统筹协调,承办落实。区乡村振兴局和区城乡一体发展中心共同组建产业发展、社会事务和乡村治理“三大专班”,区级“五大振兴”牵头部门分块牵头,区级各行业部门各负其责。各镇街相应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强基础、固成果,坚定不移守住防止返贫风险底线
“四个不摘”是巴南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法宝”。
据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积极抓好低保兜底救助,及时整改“回头看”发现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口及时纳入救助帮扶范围,坚决避免因“脱保”“漏保”等造成的规模性返贫。截至今年8月,8824名已脱贫建卡贫困户中,民政对象人数共计1243人;抓好就业帮扶,采取线上线下推送就业岗位信息,点对点为贫困人员提供送岗位、送政策就业服务,目前全区脱贫人口外出务工5041人,占总脱贫人口总数的57%,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充分就业;抓好产业帮扶,充分满足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贷款需求,在信贷资金使用、逾期风险管控、放贷需求、政策宣传引导等4个方面拓展延伸,目前全区累计贷款金额5381.4万元、1963户次,获贷率64.27%。
同时,巴南区全面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印发《巴南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工作步骤,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要求。按照农户申报、入户核实、村级评议公示、镇街审核、区级审定的程序开展监测对象识别工作,新增12户29名监测对象全部录入全国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并开展监测帮扶。
此外,巴南区着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坚持“线上梳理与线下排查相结合、干部排查与群众反馈相结合、纵向深入与横向联动相结合”,着眼于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义务教育保障和基本医疗保障以及群众收入问题等开展“回头看”排查,紧盯整改动态销号,跟踪核查确保整改到位。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有2924名乡镇、村干部,38名驻村干部,2795名帮扶干部参与“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回头看,累计排查196个村(社区)15.14万户农户,发现问题已全部解决。
抓重点、促衔接,扎扎实实谱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今年,区委、区政府将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纳入“一区五城”战略布局,以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核心,以八大专项改革为抓手,围绕“人、地、钱”等要素开展政策体系、发展模式、社会融资等方面探索,编制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等专项规划,建立300亿城乡融合发展项目库,按照启动实施一批、完成销号一批、延续推进一批的工作要求,及时调整充实年度重点项目,形成良性循环。
如何助推“五大振兴”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突出“一园一环一线多点”示范,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引导休闲农业项目将特色花果、采摘体验、生态鱼养殖有机结合。今年上半年,巴南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36.15万人次,经营性收入达到33.77亿元。
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实施“三乡人才”工程,大力吸引高校、科研单位以及企业人才参与巴南区乡村振兴工作。重庆市企业人才发展研究会乡村振兴惠民博士服务工作站在巴南区揭牌。
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聚焦“铸魂强根、留住乡愁”,常态化开展“家风润万家”“四堂互映”“德法相伴”等主题活动,“德法相伴”市域治理品牌纳入了全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案例。
在乡村生态振兴方面,深入实施“五沿带动、全域整治”行动,建立“五个一”机制,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乡村组织振兴方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功创建2个基层党建示范镇街、12个基层党建规范镇街、41个基层党建示范村(社区)。
重庆首个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落地”巴南
巴南区以实施“在乡、返乡、入乡”“三乡人才”工程为抓手,建立完善人才储备、培训、回引机制,吸引高校、科研单位以及企业人才参与巴南区乡村振兴工作。重庆市企业人才发展研究会乡村振兴惠民博士服务工作站在巴南区揭牌。来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管理一线的10位博士走进“乡村振兴惠民博士工作站”,积极搭建产学研用结合平台,为惠民建设、乡村振兴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巴南区将以“乡村振兴惠民博士工作站”为纽带,吸引博士及高层次人才参与巴南智慧城市及乡村振兴建设。自7月建站以来,工作站接受了国家乡村振兴调研课题组实地调研并获得肯定。驻站博士重庆大学的教授蒲勇健先后推荐西南交通大学校友会、重庆金申城市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来区调研胜天茶山博士民宿村、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商引资项目。惠民博士工作站还将开展“乡村振兴名师堂”“乡村振兴创业帮”和“乡村振兴博士说”等活动,立足惠民智慧总部新城,打造工作站乡村振兴品牌项目,为巴南甚至重庆乡村振兴搭建好与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沟通平台,积极做好联络和对接工作,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动力。
坚持“三个结合”做实巩固脱贫成果“回头看”
坚持线上梳理与线下排查结合。依托全国防止返贫监测系统,将脱贫户中筛选因病致贫、低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收入偏低、劳动力缺失的家庭进行重点核实排查,做到入户见面,核实“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确保线下排查重点对象无遗漏。
坚持干部排查与群众反馈相结合。各镇街、村社干部在积极开展排查过程中,加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关政策宣传,让脱贫户周边群众了解相关政策,提升政策知晓度。引导群众主动向村、镇反馈家庭情况和困难问题,对涉贫信访问题进行梳理,查找涉及“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线索,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坚持纵向深入与横向联动相结合。区乡村振兴局以及区“两不愁三保障”部门分别牵头对各行业领域有关情况进行纵向排查。同时各行业部门明确专人加强部门与部门之前横向沟通联络,及时交换信息,精细化编织“两不愁三保障”排查信息网。区乡村振兴局对各镇街报送的问题及时反馈相关行业部门,形成全区一盘棋抓“回头看”及问题整改的工作格局。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有2924名乡镇、村干部,38名驻村干部,2795名帮扶干部参与“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回头看,累计排查196个村(社区)151413户农户。全区累计排查发现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60个,已全部解决。
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套机制保落实。一是全区建立“1+4+2”责任落实机制。区政府常务会每月听取1次工作汇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每月进行1次工作调度、暗访督导、考核及工作通报,各镇街每2个月组织一次现场观摩、“村庄比武”。二是全区建立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机制。通过贷款贴息、先建后补、赋予老百姓小型项目建设权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农户投入逐年增多。
一套方法助宣传。一是组建157支“背篼”宣传队。发动老党员、志愿者等组成“背篼”宣传队,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坝,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宣传252次。二是选塑23支“草根”宣讲队。通过开展评比、红黑榜公示、“最美院落”评选等,选出一批先进、典型组成“草根”宣讲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现身说法”。全区23支宣讲队,共开展宣讲500场次。
一套模式管建设。因地制宜,不断实践,探索出区级集中打造一批、农户投资投劳整治一批、农旅项目带动一批等多元化建设模式。一是区级集中打造一批。结合“五沿”区域、乡村振兴示范片等精心打造20个示范点,以院落为单位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二圣天坪山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二是农户投资投劳整治一批。充分发挥农户“主力军”作用,采取财政补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的方式,整治一批农村院落,发动2万群众投资投劳整治150余个院落。三是农旅项目带动一批。在云林天乡等10个农旅融合示范项目以及拾山房等42家民宿带动下,农户主动整治人居环境。
一组制度促管护。一是全域推广“五制”法。建立并推广“五制”工作方法(户长制、院落长制、段长制、党员制、村民代表制),实行户长包户,院落长包院,段长包段,党员、村民代表为示范的分片分户包干制。二是全域推广“三字经”。“三字经”,即“一看二找三改”。看村规民约是否健全,看门前“四包”制度是否落实、看室内室外是否干净,找问题、找根源、找责任人,改问题、改习惯、改制度。三是全域推广“五字诀”。让“一扫、二洗、三清、四整、五美”“五字诀”入脑入心,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一组铁拳严整治。一是打好“四季战役”,村庄清洁行动常态长效。全年共组织10万余人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共清理垃圾4011吨、沟渠1515公里。二是开展“三级监督”,实现美丽宜居。组建区镇村三级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建立问题台账,及时整改销号,让巴南乡村更加实现美丽宜居。(张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