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破解两省三乡10余村寨边界基层治理工作短板,近年来,草地乡立足边界“飞地”乡镇实际,依托与郭元乡和甘肃省文县石鸡坝镇三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横向沟通、纵向协调,积极探索“133”边界治理新模式,构建无缝隙边界联建网,打造边界治理新样板。
以党建引领为轴心,推动边界治理从“各自为战”向“共同奋战”转变
草地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打破两省边界工作壁垒,建立“跨省党建联建网”,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一是整合力量建堡垒。充分整合两省三乡边界10村100余名党员干部,成立川甘两省三乡省际联动领导小组,组建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矛盾调解、民族团结、禁毒踏查等5个工作小组,统筹三地45名民兵组建1支群防群治队伍,健全组织架构,夯实治理基础。二是健全机制强运行。探索“三地一网格”治理模式,与郭元乡、文县石鸡坝镇签订《平安边界共建协议书》,常态化推进结对联席会议制度内容,构建以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边界村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1+3+N”基层网格治理体系,不断增强协作共管、联合防范能力。三是双向交流严管理。建立三乡10村“双向沟通、双向反馈”制度和互评综合考核机制,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阶段性工作交流联席会,每年召开一次综合性工作联席会,总结上年度工作经验和问题不足,交流工作方法和成效,形成平安联创合力。
以三项联合为支撑,推动边界治理从“条块管理”向“协防共治”转变
为破解边界基层治理的“断裂带”问题,草地乡坚持以信息联通、纠纷联调、治安联防为支撑,推动边界治理重心向基层最小单元延伸。一是信息联通,共搭边界“平安桥”。草地乡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建立“三地信息联系工作群”,落实分管副书记为信息联络员。目前,已组织党建工作现场交流会6次,召开边界联合防疫座谈会3次、抢险互助座谈会5次,互通联享边界矛盾纠纷信息20多条,分类梳理建立边界问题“三本台账”。二是纠纷联调,共解边界“平安结”。边界地区唇齿相依,积极探索“轮值制”工作联动机制,按照“一年一轮班”形式,由轮值乡镇采取“清单式”工作联席形式,定期、不定期联合对边际地区进行巡查,收集相关信息,落实防控措施。累计联合调处边界矛盾纠纷事件100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5%,无重大纠纷、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三是治安联防,共织边界“平安网”。结合“1+3+N”基层网格治理机制,积极探索“网格+共建+自治+服务”的边界治理新模式,建立“一对一”对接网格,立体化地构建起横向覆盖党建、综治、应急等重点工作,纵向贯穿乡村两级的边界稳定协作机制。累计联合调处山林砍伐争议、土地纠纷、生活纠纷等10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100%,开展禁毒踏查24次,抢险救灾互助慰问6次,疫情防控工作联抓12次,实现“1+1+1大于3”效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边界工作新格局。
以三项发力为引擎,推动边界治理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针对省际边界相邻乡镇事务处理难、纠纷调解难、发展推动难等问题,草地乡坚持以源头管控,推动川甘边界地区群众结亲、组织联建、社会和谐。一是在探索创新上做文章。立足边界乡镇多联姻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娘家人工作室”,积极组织20余名联姻群众作为边界民情信息采集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积极抓好日常纠纷排查化解,做到每月一排查一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汇总一分析,达到“熟人好办事”的效果。二是在宣传教育上出实招。建立县级联系领导包村、县级帮扶干部和乡机关干部联户、村干部包片的“3+X”“顾问式宣传队伍,充分利用县级联系单位法院帮扶优势,邀请县法院开展田间讲法、旁听现场庭审、法官第一书记宣法等活动17次,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三是在排查化解上下功夫。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不断深化草地“彩虹工作法”和“联到心坎儿上”工作法,用好用活“1+3+N”网格化体系,经常性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织就矛盾隐患排查大网络,做到排查不留死角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共开展矛盾纠纷联合排查126次,防止矛盾纠纷激化12件,纠纷数逐年大幅下降。(草地乡人民政府 王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