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通化老街,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别致的石头花卉,给人一种惬意的感觉。你很难将这里与“山里农村”这四个字联系起来。这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山区老街就是阿坝州理县通化乡通化村。
勤耕勉读孝慈爱尊祖训规范村里人文明行为
近年来,通化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通过开办大讲堂、农民夜校等,向群众宣讲乡村振兴的内涵,明确村庄发展的方向,全力做好各项工作。让拥有优美自然环境和厚文化底蕴的通化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该村以甜樱桃、青红脆李等主导产业为引领,大力开展“良心果农”承诺活动,将诚信旅游经营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做良心果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村里由妇联、村快板协会牵头,编排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洁美新理县》等快板宣传节目,利用农闲和节假日时期、节会活动和文化活动时期向广大群众表演宣传,进一步丰富乡村宣传载体。收集了通化村地域文化、红色文化、家风家训、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文化内容,提出“一个定位三个目标”“家训即村训”的乡风文明主线。
通化村在村里的显眼位置修建了“祖训”文化地标,内容涵盖勤俭节约、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等方面,引导村民传承重家风、守家训,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虚礼让的优良美德。
正如通化村村支部书记马强所言:“‘勤耕勉读、忠义仁德、孝慈爱尊、开明公正……’这些是我们通化村从明朝延续至今的祖训祖戒。如今,这些流传下来的祖训祖戒已经成为了我们全村人民的行为规范。”
在通化老街的打造中,村两委号召村民利用原有房屋进行改造,最大程度保留原有风情风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村里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巧匠”精神,采取因户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就势造景的方式,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创意柴火垛、创意花坛、创意栅栏等,在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精打细算”和群策群力下,堆放多年的砖块、瓦片、水缸、石碾、轮胎、柴火等都有了“用武之地”,既美化了环境又带动了乡村旅游。
变废为宝就地取材石头花卉带活村集体经济
村两委利用泥石流冲下的石头,“就地取材”以制作花盆,养殖、销售石头花卉,抓住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契机,畅通销售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
在村里的拾柴文创园,一幅醒目的红色标语挂在墙上:“石头本是冰冷的,而这里的石头是温暖的。”文创园厂长邹玉佩也是文创园的艺术总监,以前学过绘画和根雕艺术,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他带领工人将这些石头加工成石头花卉,用这些“冰冷”的石头做成有“温度”的文创产品,也盘活了村里的集体经济。
邹玉佩说,这变废为宝的过程,还得益于县里、乡上和村两委的鼎力支持。2019年8月20日,过境通化村的龙胆沟发生泥石流,冲毁的道路和桥梁。面对泥石流冲下来的大量石头,通化村就地取材重建好了村里的广柔桥,并利用村集体土地建起了拾柴文创园花卉石材厂,买来数控机床、开孔、抛光等20余万元的设备,用剩下的石头琢磨起花盆、凳子、艺术小摆件、烟灰缸、笔筒等文创产品。有了第一批产品后,村里又发动组织村民在农闲时采集石头,并按10至20元一个的价格进行收购,作为后期制造石头花盆的原材料。村里还动员村民共同销售“石头花卉”,村民销售出去的产品文创园只收成本费用,利润归村民自己所有。
现在的文创园里,已经专门做一个产品展示区供游客参观和选购。石头花盆的价格也是按照大小规格和图案及加工打磨复杂程度从80-680元不等。
近年来,通化乡、通化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基本形成“农旅融合特色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振兴为主、以生态和谐为美、以特色集体产业为辅的“新农村”协调发展之路,欣欣向荣的农村之美渗透进村庄每一个角落,渗透进每一名村民的心里,成为现代化和谐新农村中的“世外桃源”。(庄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