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9日14时许,四川阿坝汶川县映秀镇220千伏二台山变电站内,智能巡检机器人萌牛1号流畅地游走在设备间,进行红外测温、数据抄录等作业。与此同时,国网阿坝供电公司员工廖凯正通过监视屏比对萌牛传回的实时数据,确认开关柜运行情况。
萌牛是一个“有故事”的电网机器人。2016年,它来到二台山变电站,在这个5·12汶川大地震灾区第一个完成重建的输变电功勋工程上服役。此后4年,萌牛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如今在变电站巡检工作中已能全面取代人工。作为四川藏区第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它是开启阿坝电网智能化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四川灾区电网智能化建设与发展的“参与者”。
萌牛在二台山变电站巡检。
12年前,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电网遭受重创。171座变电站、2751条输电线路停运,阿坝、德阳、绵阳、广元等极重灾区电网损毁殆尽,405万户停电,直接经济损失达106亿元。
震后第一时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开始了追赶式重建工程,并于3年后完成。随之而来的,是四川电网超越式发展。
12年来,国网四川电力在地震灾区完成电网投资638亿元,变电站数量由385座增加到617座,是震前的1.60倍;变电容量由2507万千伏安增加到6172万千伏安,是震前的2.46倍;线路长度由2.1万公里增加到3.8万公里,是震前的1.81倍。引人注目的是,涅槃重生的灾区电网在建设与发展时充分考虑未来的多种可能,以科学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汇入到四川区域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大潮中。
电网重建 用“智能”连接未来
13时许,廖凯和同事们完成了二台山变电站巡检后,开始对220千伏源山、山丹等供电线路进行隐患排查。即将进入迎峰度夏用电高峰,阿坝电网的检查正全面铺开。 过去12年间,国网阿坝供电公司累计完成电网投资133.96亿元,建成路平500千伏和东兴、槽木、庙坪、下孟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全州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建成色尔古500千伏和扎窝、小金、沙坝、镇江关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形成茂县—德阳、二台山—成都、小金—丹巴、九寨—广元四大水电外送通道;建成壤塘、小金等18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在供区范围内每一个县的全覆盖,结束了小金、金川、壤塘三县孤网运行历史,部分草原县实现110千伏单环网,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除了坚强,我们还智能。”提到国网阿坝供电公司正大力实施的网络五防系统建设,变电站防误系统集中管理等智能化工作,廖凯和同事们十分自豪。
此时,一场关于“成德”(成都、德阳)同城电网规划的讨论会正在进行。“这几个交界点是规划的重点区域,必须要考虑两地融合对电网的高标准、高要求……”国网德阳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组织学习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成德眉资经济圈建设要求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成德同城化发展83项任务清单,并反复商讨电网规划细节。作为重装之都德阳的发展引擎,德阳电网的目标定位是可以实现与未来发展的“对话”。
变电站工人正在开展检修工作。
作为5·12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德阳电网重建的每一步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震后,这个重工业城市,在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大步迈进,对于电网以及供电要求不断提升。12年间,国网德阳供电公司紧锣密鼓完成电网灾后重建,为德阳企业全面恢复建设、扩大生产、远景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总体部署,该公司不断创新改革,加快电网提档升级,推动电网智能化发展,努力实现“数据一张网、电网一张图、业务一条线”。
为服务好这个重工业+高科技城市的发展,国网德阳供电公司加快行业新技术与城市发展新科技的融合,依托感知、传输、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重建的电网赋能。当前,该公司已能实现输、变、配设备状态数据的智能采集,智能传输,智能诊断;全面开展了智能运检管控平台深化应用、试点变电站三维模型建设、机器人集控平台对接等项目,为平台高级应用奠定基础;针对输电线路,实施无人机精细化飞巡、APP移动巡检、视频可视化巡查等综合应用,科学进行输电运维。2020年,国网德阳供电公司还将持续推进配网自动化建设,完善信息安全防护,打通与供服系统间接口,缩短故障巡查范围,提高抢修效率。
经过12年的重建,四川德阳、阿坝等曾经的极重灾区都已初步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强大而智能的电网覆盖下,正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的热土将汇聚更多的发展之力。
服务升级 大数据奠基周到与细致
有了坚强智能电网的支撑,供电服务也切实提档升级。
5月6日,绵阳擂鼓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汪志刚与同事们正在北川县检修擂鼓场镇10千伏线路。45岁的他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失去了妻女。“为怕黑的女儿点亮北川第一盏灯”是他强忍身心痛苦,日夜坚守重建第一线的动力。12年来,这位 “羌寨百姓点灯人”每年都会到妻女安眠的地方聊一聊关于灯的变化。
“我们大山里的电灯不会再像星星一样闪烁了,如今电网越来越智能,爸爸的工作也变得轻松一些……”当天的检修工作因为提前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周密部署,很快就高效迅速地完成。下午,汪志刚又根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日电量统计数据的提示,来到曲山镇,为负荷异常的任家坪村进行“用电会诊”。完美避过了用电隐患的村民对此很感激。
灾后重建现场。
“以前没有这些技术以及分析手段,客户用电很茫然,我们进行服务也多有波折,如今双方都能实现精准和有效。 农村供电服务不再是粗犷的‘跑断腿’‘说破嘴’”。据了解,在北川,包括擂鼓供电所在内的3个中心供电所8个供电服务站都已全面上线“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农电员工们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的用电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控、负荷管理、线损分析等。
点亮希望的背后,是技术与发展。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极重灾区的电网重建从设计上就充分考虑以智能技术的运用。尤其是在地广人稀,运维相对困难的农村电网。如今,“互联网+”模式在农村广泛运用,各村各社都建立“电管家”微信群,停电信息、安全宣传、客户端问题诉求等事项均能随时发布、解决;挖掘和运用用电采集、SG186和配抢APP等系统功能,聚焦山村供电服务新前端,真正地实现了精准服务“三农”用电。
5月 8日,国网广元供电公司电力“精算师”林娟来到四川海聚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分析了企业施工工艺、生产流程和用电需求以及相关费用后,企业认可了电能替代改造的优势,并对供电企业的精准服务表示赞赏。“烘房其实已经建好了,本来还在纠结到底是用气还是用电,听了你们专业分析后,用电优势一目了然!”
据了解,极重灾区之一的广元,地震后的经济社会重建因地制宜开展。也因此,电网重建和供电服务更具靶向和特色。近几年,正在广袤农村地区蓬勃发展的绿色产品生产、次加工以及电商平台,有着高质量的供电服务。
考虑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意愿强烈,企业客户对电价敏感度高,为了切实服务客户,电力“精算师”应运而生。这个团队聚焦大数据,运用用电监测平台使得降低企业电费方法向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迈进。充分利用企业生产数据,横向嵌入负荷监测,与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紧密结合。系统会自动对功率因素低于百分之九十的用电客户进行能耗分析,并提醒电力“精算师”重点关注,尽早确诊电费偏高原因;通过云计算方式,平台会提取每月基本电费超过0.15元的大工业客户,按照用电容量、最大需量值分别计算,通过结论对比,精算师建议客户选择最省钱的基本电费计收模式,精打细算降低用电成本,助力用电企业提质增效。今年疫情期间,电力“精算师”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十二项措施和省公司十项措施,对供区内528家大工业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协助当地173家大工业企业客户办理暂停、减容恢复业务,累计为102家企业降低用电成本约310万元。
一方面,电网强劲壮骨,保障基础产业发展;一方面,服务提升质效,为城乡发展注入能量。如今,广元、绵阳、德阳等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已然抹去了伤痛痕迹,面向未来焕发生机。充足的电力让家家电气化,wifi处处有,工厂企业异军突起,产业发展有了强劲动力,百姓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陈雪枫 郭海 余京懋 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