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记甘洛县甲布吉村第一书记潘学扬驻村帮扶事迹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4-29 11:36:22 编辑:刘婷婷 点击:
4月,走进凉山州甘洛县甲布吉村,放眼望去,只见一栋栋白墙蓝瓦的彝家新居拔地而起,门前一块块洼地绿意葱葱,四周连绵不绝的山峦大气磅礴,被群山环绕的甲布吉村便好似高原风光中遗世独立的清秀姑娘。可谁曾想到,就在几年前,它还是甘洛县三个深度贫困村监测点之一。
甲布吉村平均海拔1650米,是典型的二半山区。村中基础设施薄弱,信息闭塞,种养殖产业单一且不成规模,2015年甲布吉村人均纯收入仅2244元。2016年,年仅24岁的本地小伙潘学扬受国网甘洛县供电公司党委选派担任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以来,潘学扬以一个青年党员独有的朝气与干事热情,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实现了甲布吉村的蜕变,2017年底,甲布吉村41户234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退出贫困村序列。
精准摸排 磨刀不误砍柴工
“2016年的甲布吉村,‘脏乱差’是它的真实写照,全村只有村委会和村书记家里有厕所,人畜同居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国网甘洛县供电公司派驻甲布吉村第一书记潘学扬回忆刚到村的情景时说道。
为精准规划甲布吉村脱贫之路,潘学扬通过走访入户,逐户摸排,一边充分了解、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一边分析致贫原因。“潘书记刚到的时候,来我家了解情况,他用汉语问我家的人数,我用彝语说了‘按约’(5个人),潘书记听到后就懵了,只能对着我不好意思的笑,好在我能听懂简单的汉语,就用手给他比了个‘5’。”贫困户坡足热呷说,由于语言不通,潘学扬在走访中,与村民交流多是连比带划的一桩桩趣事,满脸的亲近之意溢于言表。
最终,在村民的积极配合与三职干部的帮助下,潘学扬顺利完成了对甲布吉村的详细摸排。但了解了具体情况后的潘学扬更愁了,基础设施简陋,交通条件落后,想要成系统地发展农牧业又缺乏技术支撑......潘学扬远眺绵延的大山,觉得这就像道道屏障,阻隔着甲布吉村奔康的道路,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潘学扬心中清楚,要找准路子,才能拔掉甲布吉村的穷根。
精准施策 致富增收稳脱贫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潘学扬被贫困户巴足尔甘小朋友的一幅画所吸引。画里有三座房子、三朵小花和一个孩子,三朵小花在新建的住房旁盛开得格外鲜艳,孩子在房子旁边愉快的嬉戏玩耍,画的最顶端是爷爷用歪歪斜斜的彝语写下的孙子的名字。潘学扬心想,这幅画不正是村民们对“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向往吗?
随着脱贫攻坚“强基建、兴产业”的号角吹响,2016年10月起,每天早上8点到次日凌晨2点,一辆辆满载钢筋、水泥、沙子、红砖的卡车沿着曲折的山路盘山而上,源源不断地向甲布吉村输送着材料,“那会儿村里还是泥巴路,又时值雨季,为能按时修好房子,潘书记和我们三职干部每天都在村里忙得焦头烂额,甘洛砖头不够了就到越西、汉源去联系,最多的时候每天要拉100万匹砖到村上。”甲布吉村村主任瓦尔阿木回忆道。
就这样热火朝天地忙碌了三个月,41户易地移民搬迁和91户彝家新寨住房建设如期完成,村民们顺利搬进新家。
随后,甲布吉村又新建了公路2.6公里,入户路2.5公里,新建的2处民俗活动坝子也成为了村民们休闲娱乐和寄托精神的场所。同时,潘学扬积极向公司反映村农网结构薄弱等问题,争取项目进行农网升级改造,累计投入80.27万元,新架10千伏线路0.95千米、低压线路6.58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2台,改造户表145户。村里的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2017年底,甲布吉村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一低七有”目标,顺利摘了“贫困帽”。
道路通了,村庄亮了,环境美了,可潘学扬知道,唯有“产业兴、百姓兴”才能真正让村民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于是,潘学扬开始深入思考产业发展之路,开展母猪养殖等短平快项目,大力发展核桃种植,引导村民外出务工……
2018年成立的合作社也步入正轨,养殖的87头黄牛已累计为合作社带来5.34万元收益。今年3月,在潘学扬的多方协调、沟通下,又成功种植汉源花椒300亩,甲布吉村正在富民兴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文明新风 群众内生动力足
产业发展盘活了甲布吉村的致富道路,但村民们的思维观念和卫生意识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潘学扬知道,引导村民转变思维方式,摒弃“等、靠、要”思想,帮助树立谋发展、想发展的信心和信念,激发自身发展动力尤为关键。
2019年,甲布吉村创建了“新风超市”,潘学扬和驻村工作队、三职干部协商后,在村上掀起了“争文明、创新风”活动。
“甲布吉村文明新风活动注重从群众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对表现优异突出的村户进行表彰和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带动村民养成勤劳致富、清洁卫生良好习惯,在全村上下营造幸福生活靠自己双手创造的良好风气。”嘎日乡乡长阿友以沙说道。
通过活动的开展,甲布吉村村民卫生习惯得到了极大改善,“以前走在村上,猪粪牛粪随处可见,村里又脏又臭……”贫困户沙马木乃说到那时的情况面露难色,“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再也不是那个脏、乱、差的甲布吉村咯!”看着现在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生态良好、公共服务齐全、又具有彝家特色的甲布吉村,沙马木乃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不仅如此,在潘学扬及驻村工作队员4年的不断带动与感染下,村民们都从一点一滴的“小变化”累积成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自力更生的村民越来越多。贫困户沙曲莫家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参加村里的技术培训,沙曲莫家在家开展牛羊养殖,其丈夫在村组的引导下外出务工,家里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213元增长到2019年的10689元,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典范。在甲布吉村,像沙曲莫家这样的还有很多,全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更是在2019年创下新高,比2015年翻了一番有余,达到了6740元。
“潘哥哥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潘哥哥,真可爱,一万个可爱。”
“潘哥哥,可爱,像小星星。”
这个张口闭口都叫“潘哥哥”的小女孩是贫困户沙马巫呷的女儿沙马夫西,还不太会写字的她经常一笔一划认真的写下这样暖心的话语送给潘学扬。这些话语是小女孩沙马夫西的心声,也是甲布吉村全村人的心声,看着4年来发生的蜕变,村民的心中早已认定潘学扬就是那个带领大家致富奔康的领路人。(叶琳 张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