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天府”变身服务主阵地 成都市文化馆线上服务获《人民日报》点赞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4-23 18:18:06 编辑:刘映红 点击:
疫情以来,成都市文化馆以线上空间为主阵地,充分利用“文化天府”云平台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日平均点击量44170次,服务3639248人次,是同期服务人次的1.57倍。日前,《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云端服务,文化馆人有绝招》为题,对成都市文化馆慕课等线上文化服务亮点进行了宣传报道。
慕课报名火爆 供不应求
成都市文化馆是全国文化馆系统第一批启动艺术慕课拍摄制作的单位。疫情发生后,成都市文化馆推出《软笔书法》《手机摄影》《中国古典舞》《中国画》《藏族舞》等7期课程,每批次招生报名通道一打开,10分钟学习名额就一抢而空。
成都市文化馆艺术普及工作部副主任、摄影专业的“80后”叶峻嵩也是《手机摄影》课程的老师。《手机摄影》是2019年上半年精心策划、拍摄制作的视频课程。而在疫情期间,叶峻嵩更忙碌了。《手机摄影》学习群里学员众多,学习积极性高。每天,叶峻嵩和他的助教都要在群里及时回答学员学习中的疑问。他还邀请成都市摄影师协会的摄影师,在群里一起指导分享。50节的课程,涵盖理论知识、摄影基础、常规拍摄、创意摄影等内容。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学员们完成了从摄影“小白”到玩转手机摄影的转变,拍出美美的自拍照、美食照。紧接着,叶峻嵩又策划了一个慕课微展览,展出学员的优秀摄影作品。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展览中,学员们的摄影热情更高了。
叶峻嵩是成都市文化馆业务干部疫情期间工作状态的一个缩影。为了大力开展艺术慕课教学并保证教学质量,每个慕课培训班都建立了线上交流群,每个班配置一名班主任、一名指导老师(录制慕课的授课老师),班主任和指导老师由文化馆的业务干部担任,他们负责对培训进行规范管理,为每个学员进行在线指导和答疑。每节课后都要布置课后作业,学员只有认真学习,完成作业,并经指导老师们审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课程的培训。
截止目前,成都市文化馆已开设了35个慕课学习班次,共有7433名学员参加学习,“文化天府”平台慕课板块总点击量212970人次。
线上活动丰富 亮点纷呈
为了丰富线上平台的内容供给,成都市文化馆围绕主要职能想办法把线下文化馆进行“线上化”转化,通过创新线上服务内容和产品,弥补线下活动的缺失。
“走近艺术”是成都市文化馆创新开设的全民艺术普及品牌。疫情期间,成都市文化馆谋划着把线下讲座搬到直播间。“我们打造的‘走近艺术’讲座已成为广受好评的文化IP,我们希望让市民不出门也能继续享受到艺术的乐趣”,成都市文化馆舞台艺术部主任冯韬耕耘着“走近艺术”品牌从无到有,将讲座转移到线上,既是探索,也面临着受众群体变化、参与方式改变等新的挑战。正式推出线上讲座前,他带领着部门团队从直播间环境布置、讲座主题选择、讲座嘉宾邀请、观众互动设计、讲座预告宣传等进行了全方面的筹备。
直播讲座上线以来,知名教师夏昆、四川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路绯、音乐人赵迎等陆续担当了主讲嘉宾,直播间在线参与人数从第一期的4000多人培育到8000多人。冯韬发现,比起线下讲座,搬上直播间的线上讲座互动性更强,网友们及时的在线互动和点燃能够更好地激发主讲嘉宾的热情,抖包袱、诙谐段子和网络热语都可以运用进来。“特殊情况下的转型探索,让我们积累了线上直播讲座的经验,也感受到线上讲座的魅力。未来,我们可能会重新思考走近艺术的呈现,借力线上空间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口碑和影响力”。
不仅是“走近艺术”讲座,疫情期间,成都市文化馆依托“文化天府”云平台已经推出了“让爱传递”街头艺人直播、成都街巷志视频推广、“20200202大声说出你的爱”全家福征集活动、元宵节猜灯谜活动推广、“学雷锋”文化志愿活动等类型丰富、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成都市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工作接受了一次全面考验,让我们意识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都市文化馆党总支书记王利说:“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面对互联网时代呈现出来的新的‘用户习惯’,只有更积极地推动‘新技术+文化馆’的跨越式发展,才能让文化馆更具活力和魅力”。(刘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