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成金黄色或深或浅的都可以,要仿着像金丝猴的颜色。”在九寨沟县白河乡的岩米家村,一代代古朴纯真的人,孕育传承了千年的传统绣花技艺,朴实、舒适、实用的手工绣品不仅没有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相反为青年创业提供了新“靓”点,岩米家村吴一秀这对围绕传统绣技创业的“母子搭档”,让传统绣技换发“新活力”。
这位正在自己跟儿子商量鞋垫配色的阿姨就是吴一秀,她身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鞋垫、花鞋、老布鞋、围兜、花帽子等手工绣品,和平常人家一样,她家从小也教女孩子绣工,从画图裁剪配色到成品,往往都不带歇的,往上数几辈也没有不会绣活的,从前给单一的布制品绣上活灵活现的图案,是老百姓心底对美的追求,而一代代传承之后,绣花手艺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绣花技艺,它们不成体系,没有名称,没有记载,只是一种依赖于过去的记忆,对于吴一秀来说,她的绣品只是简单的延续上一辈的生活,很简单的爱好,从没想过会卖钱,更没想过会跟儿子一起发展成家庭产业。
从小就穿着妈妈亲手做的各类绣制品的黄永军,对一辈子都在为家人操心的妈妈十分理解,每个绣品都凝结着母爱,看着家里精美漂亮的东西,黄永军觉得放在哪儿“积灰”太浪费,一番合计后便说服妈妈卖出去,又能让妈妈的爱好延续,还能赚钱买原材料,这不,包装着“永军鞋垫”的产品便运而生了。
当被问道为什么对自己的产品这么有信心时,黄永军虽然腼腆但还是说出了理由。
“我妈妈16岁就开始学习,绣得好,结合九寨本土文化很有特色,可以作为旅游的伴手礼。”黄永军想自己在外跑销路,妈妈在家做绣工,分工合作,把传统绣技发扬。
从一个人到三个人,从一台老式缝纫机到三台现代机绣缝纫机,吴一秀和儿子的共同努力,让这个家庭式生产作坊逐步走向了正轨,别人不愿意学,她就带着自己的儿媳妇和弟媳妇一起,设计、裁剪、配色、融合九寨特色她一样都不落。目前,绣坊的产品分全手工绣花和半机械绣花,价格有差别,除开设备和材料,投资的资金和收入已经持平,逐步进入盈利阶段。
“准备推广九寨沟的特色绣品,做九寨沟的特色,以九寨沟为主打造品牌主被扩大规模的生产,妈妈在家里再找点人生产,大量生产,我在外面跑销路。”黄永军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景区早日也会。(梁运意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