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县:三驾马车并驰行,脱贫攻坚结硕果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3-16 10:36:38 编辑:刘映红 点击:
  川主寺镇五间房村位于松潘县北部,距松潘县城25公里,全村辖2个组,现有农户20户、14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27人。五间房海拔3300米,是一个高半山小村藏寨,气候寒冽、交通闭塞,多年来整村发展无突破口、加之群众发展思维陈旧,导致整村发展步调在全镇范围中渐渐滞后。
 
  2014年,五间房村识别为原川主寺镇唯一的贫困村,要让五间房整村脱贫,是摆在扶贫干部和村组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但是再难的题目也得解决,该村通过驾好“三驾马车”摆脱了贫困。

 
  第一驾马车:统筹项目强基础
 
  “我们村之前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信号,通村断道、土路泥泞、垃圾乱堆,随意砍树……简直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但是通过这几年精准扶贫的项目实施,我们再也不操心路上垮石头这些了,家家户户网络都通了,大学生放假回来还在网上卖虫草贝母嘞。”五间房村村支部书记尕让邓真说。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五间房村投入520余万元用于整村基建建设,从道路硬化、饮水改造、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危房改造等脱贫攻坚对标建设到停车场、篮球场、垃圾处理池、炜槡塔、文化墙、活动房等巩固提升项目应有尽有,村容村貌、居住环境极大改善。
 
  第二驾马车:优化产业保增收
 
  扶贫重在扶产业,基础设施完善了,那么就要靠发展产业来增强群众的“造血”能力。但是,当地老百姓历年来靠种植传统耐寒农作物胡豆、洋芋、青稞等单产农作物,产量低、效益低,只能满足生活自给自足,加之野猪猖獗,糟蹋农作物,导致几乎年年有种无收。老百姓无可奈何之余对种植庄稼失去信心,没有地理区位优势、没有足够发展养殖业的草场资源、没有科学养殖的理念和技术……近200亩土地弃耕荒芜。

 
  2017年,五间房村驻村第一书记殷启雄通过深入调研,确定了紫皮大蒜特色种植项目并争取资金20000余元购买优质蒜种,同时密切联动农技部门开展培训指导,重树农户种植信心。近年来,在“五个一”帮扶力量的统筹支持下,五间房村紫皮大蒜特色种植项目稳步推进,不断加强外销宣传、销售路子不断拓宽,基本保证40余亩20000余斤产量,年户均增收2000余元。
 
  集体经济发展是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五间房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鼓励群众集资在川主寺成西铁路站点附近以地换地40亩,计划城西铁路通车后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全村可持续发展。同时,将精准扶贫集体经济发展资金48万元投资国资公司,实现稳定分红。
 
  “要让群众经济收入有新支撑,那就要寻找最科学、最符合实际发展的新路径,就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我们大力培养致富带头人,立足五间房村自然条件,把破坏庄家的野猪变成脱贫致富的“金猪”。”五间房村驻村干部方伟介绍。
 
  当前,通过积极对接州、县科技部门,争取到科技部门项目扶持资金15万元,用于村民仁青论周野猪养殖发展建设,目前基地共发展野猪67头,2019年出栏10头,已初见养殖成效,下一步计划示范带动2户群众开展规模化养殖。

 
  第三驾马车:感恩奋进焕新颜
 
  川主寺镇党委书记蒙成鹏说:“这几年来,驻村干部在田间地头问虚寒,走村串户谋发展。主动担起发展生产指挥员、为民服务的勤务员、惠民政策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农民夜校的辅导员、大蒜收成后的销售员等角色。培养贫困群众意识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增强贫困群众感恩奋进思想。”
 
  贫困户泽汪建村,以前收入就靠种植基本高山农作物,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以来,通过政策扶持及农民夜校种养培训学习和自身不断勤奋努力,泽汪建村现在种植紫皮大蒜5亩,在镇务工及上山挖药、挖贝母等,两年多来自己的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还花费十余万元对自家住房进行了装修。他身感党恩!感谢国家感恩党让自己走出了贫困,步上了小康之路。
 
  近年来,脱贫攻坚工作给五间房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前往该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来自省、州各级领导干部陆续前往本村实地考察调研,脱贫攻坚成效受到社会广泛肯定。(松潘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