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津贴三月一审 85岁老人奔波4小时只为证明“还活着”

来源:华西都市报 时间:2020-12-04 09:23:52编辑:刘映红

曹大爷为老伴代领高龄津贴还需填写多份委托书。

贴在社区门口的公告。
12月3日,成都下着小雨,气温格外低,85岁的曹大爷11点半出门,花了2个小时,紧赶慢赶从成都市郫都区来到锦江区牛沙社区。每隔3个月,他就跑一趟,目的是为了领自己和老伴儿每人每月50元的高龄津贴。
从80岁开始领这笔津贴起,曹大爷已经这样跑了好几年,但最近一段时间,他觉得这笔补贴要领到手,“很难”。
领钱难
单程需2小时老人
每个季度得跑一次
本来3日这一天,曹大爷是9点就要出门的。
每个季度末,曹大爷都会主动给户口所在地牛沙社区打电话,询问下一个季度的高龄津贴什么时候开领、需要什么手续……在一一了解清楚后,季度初的10天内,他就会找一天空闲时间,9点从居住的郫都区锦苑小区出门,坐公交车,转地铁,再转公交车,末了还要走上十多二十分钟的路程,最终赶在中午下班前到达牛沙社区。
跑这一趟,曹大爷是为了领自己和老伴的“高龄津贴”,这个津贴也被一些老人称为“长寿金”。根据我国民政部门相关规定,符合相关规定的80岁以上老人(如有社保卡等),每人每月可以领50元津贴;90岁以上的可领取100元。
但为了防止谎报老人生存状况、冒领等情况发生,老人们需要定期进行身份验证。在牛沙社区,这个验证的频率被定为了3个月一次。
照相难
拍照得带水印
老人难过“智能手机关”
曹大爷的老伴今年83岁,户口也在牛沙社区。前几年,
老两口还能一起去社区,但从今年开始,老伴身体不太好,不能支撑往返4小时的路途。
“现在只有我帮她领,就需要带她的照片去,但社区要求,照片必须带日期水印。”曹大爷很苦恼,他只有一部老年机,老伴倒是有个智能手机,但两人谁也不会用,每次要去验证前,他都要找邻居帮忙拍照,然后自己再打印出来。“这些照片社区觉得不行,说像素不够,还劝我们去买个好点的手机,还要学会拍照。”这让曹大爷觉得很为难。
12月3日,曹大爷苦恼的拍照问题,仍是通过请记者帮忙,才得到解决。
社区
审查不严出错
工作人员将被问责
12月3日下午,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牛沙社区陪曹大爷办理相关手续时看到,大门上贴了公告:“高龄津贴审核时间2020年12月1日-12月10日”。现场陆陆续续有人来办理高龄津贴验证审核相关手续。
“9月时,大部分老人都是自己来办理。”前来为老人办手续的市民赵女士说,9月天气尚好,很多老人都是自己来办,“坐轮椅来的,拄拐来的,都有。甚至有些老人觉得太麻烦,就不领这笔钱了。”
几年前,成都市锦江区曾对高龄津贴领取进行了一次核查,发现有家属在老人去世后仍在领取津贴。
“一方面,如果审查不严,造成高龄津贴多发、错发、漏发,社区工作人员会被问责;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确实很大。”成都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工作人员胡女士说,今年3月,成都市民政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成都市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解读》,其核心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让老人少跑路”,但以牛沙社区为例,一个工作人员需要面对500多个领高龄津贴的老人,显然捉襟见肘。
回应
将上线相关APP
方便儿女帮老人办理
对于老人身份验证的频率,并没有一个具体规定。“有的地方是3个月一验,有的地方是1年一验,由各个社区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决定。”胡女士说,以前也有1个月一验的,后来因为太麻烦,基本都停了。
牛沙社区所处的成都市锦江区,事实上也没有硬性规定一季一验。“可以1年验一次,也可以2个月、3个月验一次,主要是看老人们是否方便。”锦江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张先生说,按照相关规定,隔多长时间去验证,就领多长时间的津贴,“像曹大爷这种实在是有困难的,可以和街道商量,是否能采用更简单的验证方式。”
事实上,成都多个社区都在实验和鼓励采用更简单的验证方式,譬如成都市金牛区某社区,工作人员就是通过建立微信群,让老人的子女们定期发照片,来简化验证程序。
“我们也鼓励通过微信发照片,就不用亲自上门了。”张先生说,除此之外,一款名为“颐养天年”的APP近期将上线,“这个APP不是给老人们用的,主要是给他们的子女用。验证身份,只要是本月拍摄的照片都可以,子女拍摄上传父母的照片,就完成了审核过程。”
当天,曹大爷和老伴完成了身份验证,高龄津贴将按时发放。
立即评
社区工作痛点
不应转嫁耄耋老人
高龄津贴是国家对老人们的一份祝福和“礼物”,但长途跋涉和各种困扰,大大降低了曹大爷和老伴收到“礼物”后的喜悦度,这显然违背了高龄津贴的良好初衷。
诚然,基层社区工作是繁琐繁重的。一方面,部分家属冒领,最终责任压在一线社区工作人员身上,让他们战战兢兢;另一方面,社区人手少、工作量大的现状,短期内亦不可能缓解。如何在政策、实践和人文关怀等多个角度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这考验着政策制定者们的智慧。
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以转嫁成本和风险给耄耋老人的方式,来疏解痛点。(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