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体育馆改造提升工程开工。
专家正在评审火炬设计方案。
倒计时的鼓点,是激励冲刺的动力。9月22日,距离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还有330天,成都正全力以赴,冲刺大运精彩。
场馆
大运会场馆全面开工
“一场三馆”金属屋面封顶
9月20日,成都大运会“一场三馆”金属屋面施工完成,正式进入内部精装修阶段,预计2021年5月底将全部竣工。
成都市东安湖体育公园项目,是开闭幕式以及赛事场馆,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包含“一场三馆”,即4万座席的体育场、1.8万座席的多功能体育馆、5000座的游泳跳水馆和小球馆。“一场三馆”金属屋面54000平方米,包含直立锁边屋面系统及装饰铝板系统,为一级防水屋面。其中,屋面所采用双层防水系统,能够将屋面及天沟整体包裹,达到滴水不漏。
中建二局成都大运会项目金属屋面施工负责人赵俊伟介绍:“针对成都气候潮湿、板材易腐蚀的特点,我们通过3D扫描输出每一块防水板材的定位数据,运用BIM三维软件进行1:1高度还原,从而进行精准的安装定位,安装精度能控制在1.5毫米以内,让整个屋面没有一颗钉头裸露在外,看起来就像是为建筑织造了一件‘无缝外衣’。”
截至目前,成都大运会49处新建、改造场馆已全面开工,所有新建场馆将于明年4月底前呈现。所有改造场馆计划明年2月底前完工。
据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场馆以国际标准打造,不仅将满足明年大运会的赛事需求,赛后更将成为城市宝贵的财富,承担起演艺、培训、展会、运动健身、旅游观光等一系列功能,成为全面体育精神培育的载体,满足市民多方面需求。
火炬
成都大运会火炬长啥样?
多位业内专家来蓉评审
火炬的传递,不仅传播着体育精神,还象征着全世界人民的友谊和团结,这种精神早已超出了体育运动范畴。
9月18日,成都大运会火炬外观设计专家评审会在东郊记忆召开,来自不同领域的多位专家对目前的火炬外观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产生的最优方案将按流程上报审定。
此次成都大运会火炬对标深圳大运会、武汉军运会等国际赛事,定向邀请知名设计艺术家团队设计火炬外观,历经3个月的打磨优化,目前形成火炬外观设计方案。此次评审会打破固有的会议形式,以主题沙龙的创新方式,融合大运元素、天府文化元素,在浓厚的文创气氛中,开展火炬外观设计评审工作。
为了设计出充分体现成都大运会理念与愿景的火炬,此次评审会特邀原北京奥组委和北京冬奥组委领导、高校院长及奥运冠军等重量级专家,从不同维度参与火炬外观设计评审工作,以专业视角群策群力为火炬外观设计贡献力量。此次上会的火炬外观设计方案得到了专家的初步认可,专家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也从各自专业角度给出了建议。在北京奥运会冠军、武汉军运会武汉站首棒火炬手廖辉看来,综合性运动会的火炬一定要体现地域特色,成都大运会的火炬设计应该要体现四川和成都的特色,像大熊猫、火锅等元素肯定会受到大家喜欢。
美食
大运时间尽享成都美食
餐饮服务机会清单发布
赛事餐饮服务是大运会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赛事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之一。9月3日,成都大运会餐饮服务总体规划暨第一批机会清单发布会举行。
围绕大运会餐饮服务保障、餐饮配套活动、赛事营城等重点工作,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市场和食品管理部发布了大运会餐饮服务总体规划;围绕大运村运动员餐厅、大运村工作人员餐厅、竞赛训练场馆、主媒体中心、工作类场所、接待酒店、开闭幕式等场所场景形成了7个具体工作方案;围绕践行赛事营城,形成《践行赛事营城推进国际美食之都建设强链补链工作方案》;围绕餐饮配套活动,形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餐饮服务配套活动及城市营销总体方案》,全面展现大运成都的赛事之美、美食之美以及城市之美。
关注大运会的企业相关负责人直言:“执委会官方主动公开了更多内容,里面有的是我们从前‘够不着’的机会”。据了解,对备货周期较长、食源性兴奋剂和生产加工要求较高的食材种类被列为第一批食材供应商机会清单,主要包括肉食类、水产类、蔬菜类三大类12项内容,并拟定牛肉、羊肉、猪肉、鸡肉、鸭肉、鱼、虾、蔬菜等为主要清单内容,要求供应商拥有自有牧场或养殖基地,具备按当地民宗部门认证或备案的清真资质,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养殖、捕捞、分割、加工和包装资质和能力,供应品种能够满足运动员食源性兴奋剂要求。
安全第一是赛事餐饮服务的首要要求,市场和食品部相关负责人就食源性兴奋剂有关问题再次进行强调,并从优选大型企业、合同责任约定、饲料来源监督、关键环节监督、食品逐批检测、应急处置预案等六大方面,保障运动员食材供应安全。
运动场景
营造“家门口”运动场景
鼓励楼宇白领常爬楼
让每一个成都人,都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运动起来。成都市住建局印发了《“爱成都·迎大运”物业服务管理领域共建共治共享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努力为成都大运会筹备阶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方案》提出,要合理利用物业服务区域公共场地打造业主运动空间,整合社区资源和市场资源,补充完善运动设施,完善运动空间和设施使用管理制度,科学设定开放时间。收集整理物业服务区域周边的公园、绿道、健身场馆、社区配套运动场所等“家门口”运动设施资源信息,通过编印“运动健康生活指南”“社区运动健康地图”、推送健康小贴士等方式,引导市民广泛参与健康运动。
积极培育运动健康类业主社群和兴趣组织,为相关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便利、创造条件,努力实现“一个小区一支特色运动队”。采取线上、线下方式,组织开展业主运动节、小区运动会、趣味体育、户外登山徒步、线上健康跑等社区运动活动。
同时,鼓励商务楼宇、办公写字楼因地制宜打造“楼宇健康步道”,让“爬楼梯”成为楼宇白领健康新时尚。积极组织开展“碎片时间动起来”“上班族15分钟健身操”等楼宇健康文化活动,培育一批主题突出、参与广泛的楼宇运动活动品牌。(赖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