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桃花香两岸 由死角变旺角的铜河村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0-08-05 09:51:51编辑:谢川霞

7月28日航拍的峨边县五渡镇先锋村萌萌猪亲子乐园。该乐园以“自然、农业、猪”为主题,以亲子教育为核心板块,是峨边农旅融合的一个典范。

铜河村脱贫户李福兰。

走进峨边县新林镇茗新村,随手拍下的孩子开心笑脸。摄影肖雨杨
“真是大变样,老百姓住得不比城头差。”7月28日,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陈玉秀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蓉芳在五渡镇铜河村“偶遇”,一下拉开话匣子。
20年前,张蓉芳是五渡镇镇长,陈玉秀大学毕业后任镇长助理,也是包村干部。铜河村地处铜街子水电站移民库区,是峨边最南端的村落,与沐川县接壤,隔着大渡河与沙湾区遥遥相望,曾是发展的“死角”。
改变,是在2014年当地全面开启脱贫攻坚之后。村子变漂亮了,人们的生活呢?这对“老搭档”临时决定,一同去听听基层声音。
曾因水交通不便发展受限
铜河村因水而生,今年5月,由田村和相邻的胡坝村合并而成。
“今后再也不用坐船了,下组开车10多分钟就坐拢。”驻村第一书记钟晓2018年到岗时,村里大多数组未通车,下组要坐船。
张蓉芳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田村和胡坝村400多户村民离开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靠山而安,人均耕地不足0.5亩。
“前是水,后是崖,如何发展?”陈玉秀最喜欢大渡河的绝美风光,最头疼交通出行。每次下乡,她需到镇政府附近的码头,坐船顺江而下。到了胡坝村借宿农家,为招待客人,农家阿婆将家中仅剩的半碗豆子拿出来磨豆花,老人家努力刮石磨上残余碎末的声响,让陈玉秀心疼得一夜难眠。“他们实在是太苦了。”
年底分配救济名额,为了给胡坝村多争取,她还红着眼流着泪跟书记镇长拍桌子。
以前到底有多苦?数字可以印证:2014年田村和胡坝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共54户,139人。交通不便,缺少耕地,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贫困发生率为15.57%。村里因贫未婚的光棍将近40人,其中孤寡老人有10多人。
今日因水而兴大搞乡村旅游
大河奔腾,青山依旧,一度衰败的村庄如今已被巨型田园山水画卷替代。
“老搭档”并肩走到铜河村八组。“现在很多退休的都回来住了,反过来了。”张蓉芳分享近两年发生的变化。当地整合资金1960万元,让铜河村136户467人“住上了好房子”。江河之上,十里桃林,绿树成荫;沿步道拾级而上,湖光山色与村落风貌有机融合。
铜河村是峨边“三河三带”百里桃园产业带的起点,按省农科院专家预测,这里有望成为继龙泉-简阳片区、南充片区之外,最有影响力的蜜桃核心产区之一。“桃子今年已挂果,味道还不错。”村支部书记林正军兴奋地说。
依水而建,做足水的文章。铜河村坚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渔家乐、湖区观光、溶洞探险、鱼塘垂钓等特色产业,去年累计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万余元。
话说得正起劲,大家遇到了正在集中安置点打扫街道卫生的李福兰。
2014年,李福兰一家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地政府支持下,2017年底她家新房建好了,一家6口搬进了三层楼高的“江景房”。平日就近在桃园基地除草、施肥,每天能拿80-100元的报酬;打扫集中安置点的卫生,每月可以拿到600元;丈夫在广东务工年收入五六万元。
峨轸路连接乐山沙湾区,在峨边接入峨(边)汉(源)高速,这条路9月有望通车。借助这条路,过去是发展死角的铜河村,将成为峨边东部旅游大通道第一站。(曾小清 袁城霖 刘付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