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记者面前的,是两份“逗不拢”的新基建项目名单。
它们都来自政府部门,都是梳理新基建在建和拟建项目。其中一份范围覆盖全省,另一份则是省内某市——有趣的是,这份“全市的”新基建项目总投资额,要比“全省的”还高出不少。一位工作人员私下解释:目前全省还没有一份权威统计,各地各部门相关口径甚至理解都不尽相同。
没有权威官方资料的,不止是在建和拟建项目。四川目前到底有多少新型基础设施?相关建设能力如何?发展潜力又有多大?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整合了省内外9份顶尖智库和政府部门的相关研究成果,再结合业内专家专访,尽可能勾勒出四川新基建的“家底”全貌。
四川到底有多少新型基础设施
看绝对值
全省5G基站数超1万个
区块链算力占全国7成以上
掌握“存量”情况,是谈下一步建设的基础。
全省到底有多少新型基础设施?记者整合相关省级部门和第三方机构数据,梳理出5G、数据中心、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基建现状——
省通信管理局透露,截至目前全省的5G基站数超过1万个;省经信厅表示,目前全省已建成的数据中心在100个左右,约有7万个机架。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开通窄带物联网基站超4.8万个,窄带物联网终端连接数突破百万;据区块链应用服务平台Blockchain.info公布的数据,作为全国最大的比特币挖矿地,四川区块链算力占全国七成以上;省发展改革委透露,全省在建和建成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7个,约占全国总量七分之一。
上述大部分数据仍在快速增长:5G基站今年全省要新建3万个,3倍于存量,年底将覆盖全省21个市(州)和所有县(市、区);目前已开工数据中心机架数约20万个,也接近现有数字的3倍。
看相对值
和“第一梯队”相比
最显著差距体现在和行业应用结合紧密的领域
绝对数值蕴含的信息毕竟有限。该如何认识和评价它们?四川现有新型基础设施在全国究竟处于怎样的水平?……更多信息,得在对比中挖掘。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等编写的《中国新基建竞争力指数白皮书(2020)》,从3个一级指标(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指数、新型应用基础设施指数、新型行业基础设施指数)和11个二级指标对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状进行了量化对比研究。
“研究依据指标主要以要素投入为主,更多反映各地相关投入的总量和积极性。”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金融科技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娟介绍,去年全国新基建竞争力平均指数为75.3。四川的这一指数是76.6,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名列第11位,“属于‘第二梯队’的头部省份。”
“第一梯队”是得分80以上的6个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和它们比,四川的主要差距在哪儿?
李红娟表示,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指数(主要反映新一代信息网络建设情况)方面,四川并没有被拉开差距——和广东相比只差了2.1分。新型应用基础设施指数(主要反映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方面,和广东差距也控制在了2.7分。但到新型行业基础设施指数(主要反映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各类行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四川和广东的差距陡增至5.8分。
进一步审视“拖后腿”的新型行业基础设施指数(全国平均得分为75.7、四川为76.1、广东为81.9),它由6个二级指标构成。四川得分依次为:智慧能源设施指数65分、智慧医疗设施指数71分、两化融合设施指数89分、智慧教育设施指数75分、智慧交通设施指数73、智慧农业设施指数66分。
李红娟认为,在和行业应用结合紧密的领域不太敢“吃螃蟹”,是四川和“第一梯队”相比一个较为突出的短板,“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领域,短期内有时看不清前景,这需要政府和市场主体大胆试水。”
四川新基建能力到底怎样
看当下
在算法等软件领域较为擅长
芯片制造等硬件领域相对较弱
新基建孕育着巨大机会。国金证券李立峰团队估计,新基建占全部基建比重约为7%-12%——这意味着今年全国新基建规模超1万亿元。
拿下庞大市场,需要相应的建设能力。四川新基建能力有多大?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是评估能力的重要依据。为此记者梳理出相关主要产业发展现状——
就人工智能产业,综合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编写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19)》、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编写的2019年度《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皮书》,全省约有125家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企业,产业竞争力居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之后,在全国省区市中排名第6;
就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产业,省经信厅编写的《四川省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提出,经初步测算2019年全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超1000亿元,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等偏上;四川物联网联盟理事长单位中电科三十所副所长肖毅表示,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聚集企业超过1100家;
就区块链产业,省区块链行业协会等编写的《四川省区块链产业白皮书(2019年)》显示,全省拥有44家以区块链技术研究为核心的企业,产业优势并不明显,政府在产业政策支持方面起步晚、支持力度相对较弱;
就卫星互联网产业,成都高新区编写的《成都关于卫星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的思考及建议》透露,成都市卫星产业链基础较雄厚,拥有一批传统航天军工院所和振芯科技、天奥电子等卫星产业骨干企业,科研综合实力较强;四川永联星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蒋行川透露,目前全省还没有一家以卫星互联网为主业的规上民企;
就5G产业,某运营商四川公司5G业务负责人介绍,川企多从事应用端业务,基站相关设备生产等能力较弱,“部分5G小基站、少量终端在四川,大部分设备还是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生产。”
就大数据产业,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编写的《2018年成都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提出,成都拥有大数据相关企业400余家,涉及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等。成都虚谷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少颖介绍,目前全省并没有做数据库硬件的企业,软件企业也在个位数。
整体而言,多位专家提到我省新基建相关产业都具备一个重要特点——软件强、硬件弱。
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筹)秘书长任志宇、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李俊华等均谈到,四川在人工智能算法等软件领域较为擅长,而在传感器和芯片设计制造等硬件领域相对较弱。“新基建硬件方面沿海已经形成强大的产业聚集,相对而言我们在软件会更有优势。”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看潜力
“创新人员投入”和“工业基础”最具优势
电价与人才是潜在优势
产业现状,并不足以完整反映发展后劲。
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我国各省区市“新基建”发展潜力白皮书》,以及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编写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共同从“潜力”角度对四川进行了深入观察。“这里的‘潜力’,更多是指新型基础设施在当地的建设和应用前景。”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韩建飞表示。
根据上述白皮书,四川新基建发展潜力得分为74.84,在全国省区市中排名第12位,处于中上游。
哪些因素决定了新基建的发展潜力?上述白皮书从4个维度进行考察,其中发展基础(考察经济实力、财政基础等)方面,四川位居全国第21位;产业支撑(考察工业基础、企业集群等)方面,居第12位;承接能力(考察人口基础、用电成本等)方面,居第12位;创新发展(考察创新投入等)方面,居第9位。
进一步看相对优劣势,韩建飞表示,在各项细分指标得分中,四川在全国最具优势的是“创新人员投入”和“工业基础”;相对劣势突出的是“投资能力”和“财政基础”。
此外综合受访专家观点,四川新基建发展还具备至少2个潜在优势、1个有待加强的相对“软肋”。
2个潜在优势,是电价与人才。“我们水电的优势,完全可以化作新型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优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海林表示,新型基础设施普遍对用电需求较高,更容易在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领域形成优势。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据中心用电成本占总运营成本的70%,而根据当前优惠政策,省内大数据企业可享受0.34元/千瓦时的优惠电价,成本优势明显。此外多位专家提到我省人才流失率相对较低,在吸引并留住人才方面同样具备优势。
1个相对“软肋”,是新型基础设施的示范应用。《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19)》特别提到,四川人工智能企业能力总评分在全国排名第9,但政府响应能力评分在全国排名第16。“在看不清应用前景的新基建初期,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做得好的省份,更有可能在未来获得竞争优势。”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建议,四川相关政府部门可加大试点示范支持力度。(熊筱伟 唐泽文)
延伸报道——
哪些基础设施 才算新基建
“一个县级区,它发布的新基建项目投资额都可以超过1000亿元!”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一位工作人员说,细看项目名单,当地把配套管网和道路建设都算了进去,“好像新基建是个筐,啥子都在往里面装。”
究竟哪些基础设施才算新基建?此前曾流行过“5个领域”“7个领域”等不同说法。但如今已有了“官方定义”——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熊筱伟 唐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