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对象 31家大型餐饮商家
普及公筷公勺的商家达24家,7家明确表示提供分餐制11家表示顾客有要求会提供,其他回答酌情提供
调查对象 超过50家的中小餐馆
提供公筷公勺不到20家
配有文字提示的11家
我省启动“倡导社交文明加强公共卫生”倡议行动已半月有余,如今在成都的大小餐馆内,公筷公勺、分餐制等就餐习惯是否已经被广大市民认可?近日,记者走访了成都多家餐馆。
大型餐馆多已提供公筷公勺
数据:目前成都已有100家餐饮企业、5000家门店承诺配备公筷公勺
“本店全面提供公筷公勺,欢迎使用。”4月8日,茶店子路一购物中心一连锁川菜馆餐桌上,记者发现了这样的提示牌,一旁还摆放有一篮筷子和勺子。除了文字图片,服务员在点菜上菜时也会给予提示。“响应倡议的顾客不少,大约每三桌顾客就会有两桌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店内服务员小万说,这类倡议过去也有,但是响应的不多,这次效果特别好,应该与疫情防控有关。
记者又走访了购物中心内近10家店面,明确提供公筷公勺的店面大约占一半。记者又先后前往建设路、玉林路、猛追湾街、红牌楼等片区,走访了31个大型餐饮商家,发现普及了公筷公勺的商家达到24个。
记者随后联系了成都餐饮同业公会,该公会秘书长袁小然介绍,目前成都已有100家餐饮企业、5000家门店承诺做到根据用餐人数、菜品数量配备相应的公筷公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在有条件的餐厅提供分餐分食制。这100家餐饮企业几乎全是目前成都市民耳熟能详的品牌,涵盖了川菜、中餐、火锅、串串、烧烤等餐饮类型。
中小餐馆参与度尚待提升
期待:让更多人和企业主动参与进来,形成文明就餐的新风尚
记者调查还发现,公筷公勺、分餐制的倡议在中小餐馆中的响应度要低不少。超过50家的中小餐馆,明确表示提供公筷公勺的不到20家,其中有文字提示的只有11家。
一家位于张家巷主营干锅的店家就表示,公筷公勺如果顾客要求,肯定是会提供,但是自己的店面小,大型聚餐很少,两三人的时候居多,全面提供公筷公勺“只能尽力而为”。在桐梓林片区的一家烧烤店内,市民赵云东也表示,自己认可公筷公勺的倡议,但聚会就三个人,总觉得上公筷怪怪的,一旁两位朋友也点头同意。
“新风尚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袁小然说,很久以前大家就餐时会光着膀子,划拳时声音很大,但在多年持续的文明倡导下,如今这类现象已经很少了。“以前推动公筷公勺,更多的是行业部门在倡导、在推动,今年明显能看到大量市民主动参与进来。同时也应推动相关企业以此为契机提档升级,在整个社会形成文明就餐的新风尚。”
分餐制推广还需继续努力
现象:分餐制抬高成本推广难,或将成为行业竞争力的一项指标
走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公筷公勺的参与程度很高,但分餐制的践行力度却有一定差距,在记者调查的31家大型餐饮商家中,有7家明确表示提供分餐制,有11家表示如果顾客有要求就会提供,更多的商家则回答会酌情提供分餐服务。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距?其中一刘姓负责人认为主要还是成本问题。“分餐制会增加餐厅的时间、人力、物力成本,这会让目前处于复工复产状态的店面有压力,再多给大家一点时间适应就好。”这名负责人说,同行普遍认为分餐制或许能成为体现行业竞争力的一项指标,“此刻大力倡导分餐制,是一次提升‘舌尖上的文明’的很好契机。”
声音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安全所所长、主任医师许毅——
推行分餐制不仅仅避免了病从口入
“围桌共食、不用公筷,这种看似亲密无间的就餐方式,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安全所所长、主任医师许毅介绍,不少疾病都可能因为共餐制而传播扩散,如甲肝、戊肝、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其传播途径主要为消化道传播。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造成消化道溃疡、消化不良,甚至导致胃癌,主要经口传播。还有手足口病,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许毅认为,从公共卫生角度而言,分食分餐、使用公筷和公勺等文明用餐的行为,可有效降低传染病的传播和暴发,更是体谅与尊重他人的一种体现,也是对老人、幼儿等易受感染群体的照顾。另外使用公筷公勺,没有吃完的菜肴比较卫生,可以打包回家,既环保又节约。分餐制还便于个人营养的科学搭配,便于控制饮食,起到预防肥胖的作用。
那么,如何做到公筷公勺、分餐进食?许毅建议,“在外聚餐时,公筷公勺应与个人餐具有所区分,如根据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进行识别。火锅或必须在餐桌熟制的菜品,应提供‘生料专用公筷’。对尚未推行公筷制的餐馆,顾客可主动要求配备公筷公勺,或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
针对更多的家庭用餐情况,许毅建议首先要固定餐具,每个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且在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在儿童喂养方面,也要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