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书店阅读空间。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新华文轩联合举办的音乐故事会。
编者按
疫情给文化各行业带来严峻的生存考验——读者习惯了宅家,如何让他们重返书店?受到电影院上座率的限制,以及优质影片的缺席,电影院如何找回昔日票房?剧院重启,凭什么剧目吸引观众重新走进剧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文化从业者绞尽脑汁各出奇招。他们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如何创新抱团,化危为机,破圈出彩?天府周末特别推出“后疫情时代的文化突围”系列调查报道,本期请看大小实体书店如何各显神通,积极求变。
8月19日,成都玉林街道彩虹街一个一眨眼就会错过的民营书店“一苇书店”,三三两两的客人挑书看书;书店另一半是6月份新租下的,免费提供给了某教育机构举办暑期历史通识课。
虽然疫情导致2、3月的客流减少90%,营业额减少70%,但一苇书店反而扩大了规模,“逆势”发展。
8月13日,2020中国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年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销售码洋40.39亿元,同比下降31.4%,新书动销品种35021种,同比下降32.57%。中国实体书店联盟发布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停业的书店占比达90.7%,99%的实体书店没有正常收入。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近两年刚显回暖之意的实体书店,再进入一场生死攸关的大考。后疫情时代,如何突围?
在实体书店数量居全国第二的成都,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大小书店都选择了背水一战,各显神通,危中寻机:连锁书店以“外申补贴、内练筋骨”为着力点,小微书店各有侧重和取舍,两者都有逆势发展、变被动为主动的活跃市场表现。
壹
小微新势力逆势发展
一苇书店2019年10月底开张,考虑到毗邻四川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将客户定位在18-40岁之间;对书店的打造也从单纯卖书转为水吧、讲座等复合式文化空间。
一苇书店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只聘请一个员工。“不算折旧、装修,租金、工资这些一年15万元就能搞定。”书店老板阿俊说道,在一没有贷款帮扶、二没有租金优惠的情况下,保障几个月资金链不断是比较关键的。
没想到刚开业没过多久就赶上生死挑战。“疫情一来,没有办法做线下文化沙龙,只能卖书,并且没有线上销售渠道,很被动。”阿俊说道,眼看着销售额断崖式下滑。
位于斌升街的街头书店读本屋也非常惨淡,这个2017年开业的书店,凭借独到的选书品味,一直颇受好评,但疫情之后,网上一度流传该店已关门。
成都著名的二手书店毛边书局线上、线下销售均有下滑,销售额同比减少30%-40%。
惨淡,但这些小店还是撑了过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小微书店能在后疫情时代生存下来,甚至活得不错,有以下几条“蹊径”。
蹊径一:线上销售崛起 饥饿营销涨销量读本屋老板廖宇介绍,疫情迫使他开始在线上营销下功夫,以前线上线下三七开的销售比例,现在颠倒过来。由于线上市场开发出来,月总营业额比疫情前有了小幅提高。
“一个小时能打包好几十个包裹。”廖宇在朋友圈自嘲,以后不开书店了可以去干快递。
受电商影响,很多实体书店的经营策略开始多元化,例如,言几又图书销售额仅占营业总额40%左右,一苇书店也预计把它控制在30%-40%,库闻书店不到50%。相比之下,读本屋更执着于“卖书”主业,并且取得不错的销量。
“秘诀就是要勤奋,每天浏览供货商上千个书目,定期到供货商仓库现采图书。”廖宇介绍,他选书有自己的一套,从不盲从畅销书排行榜,经常挖到一些“遗珠”。他会选择一些印数很少,近期不会再版,或者再版会有较大改动的书进行“饥饿营销”。这一招较大地提升了回购率。比如海豚出版社的小开本“短篇经典文库”,一套10册,易读易藏,在电商平台已经没有成套销售,却被廖宇捡了漏,结果备受顾客好评。
除了每月发布绝版书信息,书店也对会员提供一揽子优惠,常有免费赠书,因而用户黏性较强。
蹊径二:线下活动陆续恢复 流量竞争也白热化从5月起,一苇书店每周都有2场文化沙龙或讲座分享,涵盖历史、设计、艺术等多个领域,活动免费,茶水费50元/位。如今,书店已勉强收支平衡了。
出于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当隔壁店铺空出来后,阿俊发起一场众筹,用4万元租下这个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与既有的书店形成更综合的“精神按摩店”。
阿俊介绍,成都有不少读者除了读书,更热衷参与线下文化活动,同时,也有很多机构如书店、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等热衷举办文化活动,每到周末,各种活动“扎堆”而来,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例如: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提供场地的库闻书店,8月的每个周日举办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开放麦脱口秀;金牛区图书馆每周末举办“金图图悦读会”,文轩BOOKS(招商店)举办了戏剧演出观后分享会等。
通过活动来“引流”,对书店业务是一种补充。不过,提升这类活动的含金量势在必行。“6月我们邀请《成都街道漫步手记》作者冯晖讲老成都的建筑就备受欢迎,但也有一些活动很难招募读者,今后我们要更努力地寻找合适的讲者,寻找我们的目标读者感兴趣的话题,提升线下活动的针对性和含金量。”
蹊径三:整合既有资源 融入社区好“避险”库闻书店是川大出版社面向社会招标而由“库闻文化”打造,川大出版社提供场地,免掉一年租金,也提供宣传、选品等支持,2019年9月10日试运营,今年3月20日正式复工,面向川大师生、校友推出了6.8折购书。“8月开始活动变得密集,推出了线下观影分享会等,解决了晚上人流量较少的问题。”店长阿晖介绍,未来还将在川大其他校区开设分店。
融入社区更典型的是毛边书局,如今它搬到桃蹊社区文化中心桃蹊书院三楼,书局环境大幅提升。老板傅天斌介绍,他们已在3月12日恢复开放,有社区购买服务等,如今各项工作已在有条不紊开展了。“我们希望通过深度融入社区,丰富书店功能、降低购书成本,增加用户忠诚度,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贰
连锁书店:线下线上加速融合布局
西西弗群光店会员孙柳要离开成都了,赶着用自己会员卡里余额买了书,寄回去。跟好友在IFS吃过告别饭还觉意犹未尽,又去负二楼的言几又书店点了饮品,边喝边聊。
两家书店都已恢复往日人气,孙柳还后知后觉发现,疫情后很多品牌书店推出了云店、完善了线上服务,会员卡可以线上消费。
新华文轩战略企划部相关负责人邓禧介绍,2、3月份的门店零售销售锐减;大中专院校未开学,春季馆配订货会也无法召开,阅读卡等销售同样受到严重影响。“但是,我们一方面根据相关文件申请减免房租及申请补贴资金,为书店输血,另一方面,疫情也倒逼我们通过顶层设计,在线下线上融合布局方面,实现更彻底的突破。”邓禧说道。
升级线上服务,要求跟线下服务深度对接、个性化、定制化。“最早我们通过有赞商城、微信小程序等第三方平台,以及在线直播讲绘本故事等方式扩展销售渠道,形成了第一代线上服务。”邓禧说,去年5月Kids Winshare文轩儿童书店开业,目标客户更聚焦,第一时间做了“文轩儿童书店”公号,粉丝可以用优惠价格买到bubu绘本活动课,可以参加热销产品团购,享受各种粉丝福利等。疫情期间,这个公号阵地帮助赢得了更多主动权,邓禧介绍,他们推出了“宅家自救指南”“疫期陪娃5大难题应对”“如何安排熊孩子的一天,奉上10份实战攻略”等,进一步巩固了粉丝群。“进化后的线上服务,功能更完善,使用更便捷,有利于我们和客户形成‘强联结’。”邓禧评价道。
而言几又则在物流上下大功夫——推出云店,实现最短半小时同城配送。言几又集团董事长兼CEO但捷表示,“疫情之前,我们就已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了覆盖近200万会员的线上服务。疫情后,我们通过建立线上商城、入驻‘饿了么’外卖平台等措施,弥补了部分经营收入。”2020年6月8日,言几又“云店”项目推出,上线第二周的订单量和访问量比第一周增长500%、300%。目前,言几又门店客流逐步恢复,特别是位于社区圈层的门店,客流和营业额恢复速度更为明显,部分门店在周末和节假日几乎赶上了疫情前的客流水平。
记者手记
既要有权宜之计 也要有核心竞争力
西西弗书店创始人薛野认为,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举措,以前没有做过的要尝试去做。反应要迅速、手段要灵活。例如完善线上销售服务、完善快递物流配送,这是很多实体书店的救命稻草,就算“急就章”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也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权宜之计不能代替核心竞争力,当疫情有所好转,实体书店如何尽量争取线下流量,才是首要问题。
上述书店有的调整较快,在疫情期间稳住了一定销售额;有的核心竞争力扎实,用户黏性强,故而在疫情缓解时,能快速复苏。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没有一成不变的经营策略,在未来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练好内功,丰富“权宜之计”的工具箱,才能增加站稳脚跟的胜率。
亮点点击
“店长体验”计划
开一间书店,是很多文艺青年的梦想。一苇书店由此设计了店长体验计划,已进行4期,每期周一到周四,各有一名会员担任助理店长,体验图书分类管理、咖啡制作、新书推介等。这一体验式创意活动也产生了很好的传播和营销效果,现在一苇书店已经成了很多外地游客的打卡点。
开放麦脱口秀
开放麦,是指每个人都可以写段子、讲段子,随时可报名。
库闻书店与芥末喜剧合作,10位脱口秀演员依次上台表演。还结合即兴喜剧,让观众现场提供语料和场景,演员抽到观众写的小纸条后,立刻展开 一场随机的对话或表演。
脱口秀场场爆满,让书店知晓度大涨,缓解了晚间客流量少的局面。
“云店”同城配送
“云店”不同于“微店”,能绑定线下门店,拥有专业推荐、专属导购等更多“私人订制”服务。目前,包括成都店在内的60多家言几又门店有了各自的云店,可实现顺丰和同城配送,“饿了么”接受门店周围三公里内的接单配送,最快30分钟可送达。买书,就是如此方便。(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