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收益激增146%!2019年四川科技成果转化亮点都在这本报告里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0-10-21 09:41:01编辑:刘映红
10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上,四川发布了《2019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
科研和生产的“死亡之谷”,使许多科技成果在实验室终止。因此,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并驾齐驱”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全面掌握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情况,2016年以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已连续4年发布了《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19年度报告范围继续扩大,首次将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纳入填报范围。
报告以四川省内的385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为样本,从科技成果规模总量、区域分布、转化方式、收益分配等方面,研究分析进展、成效和特点,为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看总量:
创新产出成果丰硕
成都平原经济区占绝对优势
从“华龙一号”组装到巨型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成功研制,从多灾种预警云平台的上线到三维全脸照相机的面世,2019年四川创新产出成果丰硕。
报告显示,全年共产出科技成果25618项,较上年增长14.98%。四川涌现出“华龙一号”、 “北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一大批优质科技成果,25个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7、2018、2019年度成果转化总体情况对比
报告分析,上述成果数据表明,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背景下,国家及四川对应用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投入初见成效。优质成果将陆续投放社会,为企业技术革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源头供给,实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
当前,全社会对基础研究的关注空前。数据显示,2019年四川省的2万余项成果中,基础研究类成果10262项,占比超过40%,同比增长19.17%。为决策提供支撑依据的软科学类科技成果同比下降35.16%。
成果的产业分布与全省“5+1”产业结合紧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领域共产出应用技术成果8751项,转化2365项,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7%、63%。报告分析,产业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科技成果加速推广应用,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成果的地域分布呈现“干支结合、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全省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成都、绵阳、德阳、南充、乐山、宜宾、遂宁、内江、自贡、 泸州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

2019年五大经济区科技成果数量(单位:项)
在五大经济区中,成都平原经济区科技成果数量处于绝对优势,占全省科技成果总量的84.75%。川南经济区是我省科技成果增长较快的地区。
看转化:
转化总收益激增146%
大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频出
上述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如何?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转化科技成果3738项,转化总收益68.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8.5%、146%。其中,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达1216.2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对比
转化总收益激增,一方面由于扩大了统计范围,另一方面得益于大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频出。从平均值来看,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均价大幅提高,平均每项转化收益为183.63万元,同比增长38.36%,表明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含金量越来越高,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不断提升。
据统计,2019年转化金额在1000万以上的科技成果192项,转化金额在500-1000万的科技成果98项。仅四川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开发针对 FLT3、JAKi和VEGF的多靶点抑制剂用于重度银屑病”,其作价投资合同金额就高达3000万元。
从区域来看,成果转化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成都、德阳、绵阳、遂宁、自贡、宜宾、乐山。上述市(州)科技成果转化总量占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总数的 92.64%。


2019年各市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情况
从成果转化收益来看,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收益68.64万元,其中高等学校实现收益6.4亿元,科研机构实现收益4.1亿元,企业实现收益58.1亿元。其中,企业主要以自我转化方式实施成果转化,占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 81.76%。
从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来看,2019 年,全省成果转化取得现金与股权收入总计61.34亿元。留归单位的成果转化现金和股权收入总额为56.89亿元,对个人现金、股权奖励总额为4.45亿元。
看措施:
各单位创新模
探路科技成果转化
报告显示,绝大部分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科研成果管理相关制度,制定了促进成果转化的激励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政策保障。
西南交通大学构建了“科技人员—二级单位—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产业集团”一体化的部门协同成果转化工作体系。以网上公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包括定价)为抓手,有效防控风险。
从操作层面上,构建了由学校科研院负责上游的科学技术研究、校产集团负责中游的中试研发和下游的高科技企业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形成了“产权驱动转化”特点,确立了相对于“事后奖励不灵”的“改革释放红利”优势。
四川农业大学则在校企“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上,做出了探索和实践。每年300万,连续资助6年,这是国际企业安迪苏公司法国研发总部为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开出的“大订单”,总计1800万元的横向经费,重点资助动物营养与健康、减排和饲用抗生素替代等领域的应用和基础研究。
校地合作方面,西南科技大学和遂宁的合作打造了成果转化的“遂宁模式”。学校与遂宁市签订协议共建了“西南科技大学遂宁工业技术转移中心”。“转移中心”的运营采用服务外包的P2Ms2B(P指大学专家教授;Ms指第三方科技服务平台;B指企业)的两面市场服务模式,由第三方科技服务平台承接“转移中心”的市场服务职责,遂宁市负责对“转移中心”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通过学校专家团队与企业“相亲”,实现专家团队与企业的精准对接。目前,西南科技大学已在遂宁市13家企业建立了专家工作站。(徐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