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批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来到非洲工作已经1年有余,中国第17批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卡松果点点长、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薛斌运用针灸等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开展医疗援助,同时还为当地培养针灸推拿医生,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点赞。
“从来之前对非洲的一无所知,到初见非洲时对生活工作环境的极度不适应,再到现在的从容面对,期间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只有自己才有深刻的体会……”薛斌在谈到援非工作的体会时,这样说。卡松果医疗分队所在的卡松果地区贫穷落后,当地人民生活贫困,房屋破旧,茅草屋、土坯房随处可见,道路坑洼不平,还有疟疾、艾滋病、结核病、肠道传染病、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等肆虐。而且卡松果当地医院环境简陋,设备短缺,医疗资源严重匮乏。面对这一切,薛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并没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带领队员们积极的克服,尽快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在医院看着一个个满怀深切期盼眼神的病患,薛斌更加体会到老一辈援外医疗工作者工作的艰辛,心中感慨万千,感到自己的使命更加神圣。虽然这里条件落后,无任何医疗防护,但他克服困难,在没有翻译、助手的情况下,努力克服与当地克里奥语言的交流障碍,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耐心的对患者疾病进行诊疗,提供最佳的指导,帮助病人康复。
当地老百姓多居住在农村地,由于长年的弯腰负重劳作,平时习惯头顶重物运送东西等原因,因此出现了大量的颈肩腰腿痛及全身痛的患者,而当地医疗资源匮乏,大部分患者只能默默承受疾病疼痛的折磨。
有一名中年患者,长时间的腰痛折磨让他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工作,口服多种药物效果甚微,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针灸科治疗。由于原来从未接触过针灸,所以显得有些紧张。薛斌经过仔细的查体,并结合他工作性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考虑局部肌肉损伤所致,给予针灸和拔罐治疗。经过两次治疗患者就自诉缓解大半,体会到从未有过的轻松感,患者对中医针灸赞不绝口,不停的说“Muito bem,muito obrigado(非常好,非常感谢)!”
一年以来,薛斌运用针刺、灸法、火罐、推拿等中医特色理疗方法对当地的患者进行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目前,他已治疗患者近2000人次,参加医疗队在免费巡诊17次,深入军营和卫生所进行疾病宣传,帮助提高认识,提升健康水平,巡诊患者约300人次,尤其是针灸治疗得到当地官兵和民众的好评和欢迎。
薛斌在工作同时也积极指导当地医院的年轻医生,讲解针灸的操作治疗,使他们对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宣扬中国文化。其中一名叫Mendes(门迪斯)的小伙子看到针灸的奇特疗效,表示自己对中医针灸很感兴趣,希望能留下来好好学习。一段时间后,勤奋好学的Mendes(门迪斯)就可以进行简单针刺、拔针、拔罐等基本操作,尽管动作还显得有点笨拙。此外,他还主动帮助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很好地协助门诊工作。空闲交流时,Mendes(门迪斯)说还希望工作之余自己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中文。他说自己对中国充满了向往和憧憬,有机会很想去中国走一走、看一看。
由于卡松果生活、工作条件更加艰苦,薛斌作为医疗点负责人,还必须要关心队员,要做好他们的表率,更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障医疗及生活的安全,作为一个集体,更好的完成援外工作。薛斌团队的工作表现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得到卡松果医院、卡谢乌省卫生厅及大使馆领导的肯定。
“妻子患病需要手术治疗,由于也在医院上班,工作繁忙,还要照顾女儿及家庭,她无法抽出时间治疗。女儿还小,正需要我陪伴她成长,但我却身在异国他乡……”说到对家人的牵挂,身处远离家乡的非洲大陆的薛斌感到十分愧疚。尤其是在他父亲不幸病逝的时候,薛斌却远在非洲。在父亲生前的最后时刻,不能陪伴在老人身边,也无法见上最后一面,无法尽到一个儿子的孝心,这成为他永远的遗憾,并常常自责和愧疚。但他深知自己肩负重任,只能将悲痛之情深埋心中,继续投入到援外医疗工作中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和任务!
虽然援非时间已经过半,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薛斌的从医初心、援非初心始终没有改变,他说道:“在接下来一年里,我将不断坚持学习修党性、专研业务,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为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援外医疗工作中去,在工作岗位上勇于担当、努力进取,继续践行“不畏艰苦、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李林 罗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