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苦不苦?扶贫累不累?压力大不大?对经常在一线工作的驻村干部而言,这些都是常见问题,而他们总是给出“累并快乐”的答案。
站上三尺讲台,他是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躬耕扶贫一线,他是一名为民解忧的帮扶干部。“只有历经艰辛和汗水得来的收获才弥足珍贵,也才会倍加珍惜。”是他的口头禅,他,就是宜宾市筠连县团林苗族乡新阳村驻村队员刘彬。
深入群众一线,做老百姓的暖心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帮刘付均拍照办理养老保险”“周玉松、杨永均、章宗贵属于特困户,要重点帮扶”“明日去医院探望生病住院的刘付才”……到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第一书记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刘彬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每日帮扶工作的点滴,不久这本笔记本就被写得满满当当。
但也就是在点滴间,刘彬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群众有困难都会找到这位“刘老师”,刘彬也很乐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曾经快要辍学的邹小红,就在他的帮助下重拾了学习的信心,最后考上了县高中重点班。
刘彬不仅在学校是教书育人老师,到村开展帮扶工作后,更是成为了群众化解矛盾,温暖人心的“好老师”。
“驻村工作让我明白,我们的干部只要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讲掏心窝子的话,以心换心、不敷衍塞责,就能把群众凝聚成一片。”刘彬说起他的帮扶经验就是四个字“深入群众”。
找准致贫原因,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通过一户户的走访,刘彬发现阻碍新阳村发展的最大问题还是交通,要想富,先修路。青山组到和平组有一断头路没有连通,需要具体测量,刘彬就借了把皮尺和队员冒着烈日来到青山口,在将近40度的高温下,步行两小时一点一点的丈量。
“尽管汗水打湿了衣服,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但一想到群众最关心的路就要通了,我们还是挺开心。”看着现在的水泥路面,刘彬表示,一切艰辛都是值得的。
几年来,在扶贫干部和村组干部的帮助下,新阳村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修建公路13.65公里,入户便民路12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此外,新阳村还修建水窖18口,安装管网12千米,解决了所有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看着新阳村的公路四通八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感到,只要干部用心用力、老百姓齐心协力,就能旧貌换新颜!”说起新阳村这几年的变化,刘彬表示,不仅是表面上的,更是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激发了村民发展的动力。
科学谋划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
新阳村平均海拔900米,全村以山地为主,南高北低,山势莽莽,峰峭谷深,土地贫瘠。
“天时地利都不占优势,如何发展产业?发展何种产业?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问题。”刘彬说道“还是要让大家一起来谋划发展的问题。”
经过商量,驻村队友和村组干部决定让大家一起商议村上的发展大计。
“我们这些地方山高坡陡,栽花椒好!”“黄牛养殖是政府支持项目,我要养殖黄牛!”“我们的土地多,我要在苞谷地头套种黄精”经过商讨,结合市场需求、群众意愿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后,新阳村确定了“黄精+肉牛”种养结合的发展思路。
“那段时间,我们天天起早贪黑,爬山涉水,宣传政策、申请补助,很多时候一天三顿面。”回忆起带领群众一起搞发展的日子,刘彬笑道,“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新阳村已经种植黄精800多亩并套种花椒苗20000多株,肉牛存栏800多头,接下来将实现我们的‘双千产业’,就是种1000亩黄精、养1000头肉牛。”
此外,2018年,在驻村工作对和村组干部带动下,新阳村利用产业扶持基金入股筠连团林济众鸽子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鸽子发展集体经济,使集体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猪儿肥、牛儿壮、鸽子分红又到账,政策好、干部棒、新阳人民奔小康。”说起新阳村未来的发展,刘彬心中充满了信心。(李重霖 戴潇 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