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美好生活 翠屏区民生改善有力度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12-25 15:54:26 编辑:苏仁胜 点击: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十三五”以来,宜宾市翠屏区高度重视民生建设,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民生愿景化为现实。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心中增添了更多暖意和幸福。
多措并举完善住房保障 努力实现群众住有宜居
“太高兴了,真的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到了我这个年龄还能从串架房里搬出来,住上新房子。”64岁的蒲美珍说道,住串架房有三怕:一怕下大雨房子漏;二怕线路老化起火灾;三怕上厕所。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翠屏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步伐从未停歇。
民生乃幸福之基。
装门禁、修电梯、划停车位,城市社区企业进驻老旧小区……五年来,翠屏区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维护群众利益、紧贴群众需求,在实施危旧房屋改造基础上,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力度,居民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转变。
加大扶持破解就业难题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每年7至9月是繁忙的就业季。今年有高达874万的高校毕业生,总量前所未有。
“我学的是通信工程,现在宜宾各方面发展得又好又快,有很多高新企业也在招聘,如果有合适的岗位,我愿意为家乡作贡献。”在高校毕业生暨智能终端企业就业扶贫专项系列招聘会上,应届毕业生杨浩认真阅读着招聘相关信息。
民生之本乃就业。
举办首届全区农民工创新创业大会,全市首个农民工创新创业小镇在牟坪镇挂牌,荣获全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先进单位,承办全省机关党建助力脱贫攻坚战工作现场会……
为了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翠屏区相关部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开展多元化孵化服务、大力开发公益性管理岗位、开展定向培训、帮助各类求职群体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让求职者树立信心,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就业创业人员。
交通建设力度持续加大 群众生活更实惠更便捷
“在家门口就能坐公交车去李端,太方便了!”在宜长路乡村客运招呼站点,李庄村民向朝华刷卡乘车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今年,四川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翠屏也启动了“金通工程”全域试点。开行了镇到村、村到村、村到社的农村便民小客。同时,为了促进城镇公交绿色发展,翠屏区首创纯电动公交开进农村的先例,减轻企业运营成本,降低能源消耗,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保证。
修建G247公路,推进岷江新区起步区B线上跨桥梁建设,实现五粮液机场至宜宾市中心快速路东连接线机场立交至酒都大道互通……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
五年来,翠屏区大力实施重大交通建设、县乡道改善提升、村道干线路网规划建设、乡村振兴产业道路建设等项目,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优质、快捷的交通服务保障。目前,翠屏区290个行政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车,农村客运全覆盖,让广大农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安全便捷、舒适实惠”的交通运输发展成果。
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增强
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既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只要是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就会成为政府工作部署和解决重点。
民之所向,政之所为。
补齐辖区各个组团的教育短板,改善办学条件,打造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优质资源,加快构建“开放、智慧、活力”的翠屏教育体系。五年来,翠屏区域高中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创历史新高,人民路小学岷江新区校区、成都外国语学校宜宾校区等项目建成招生。
设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在老年公寓设置医疗门诊、成立医养结合医院、开展新家庭计划项目...五年来,翠屏区不断探索医疗模式,以推进健康翠屏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在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活力、培养基层人才、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有效提升了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真正让医养结合惠及老百姓。
2020年,翠屏区为5386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679.84万元;为41449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2882.56万元;实施了9个村3848户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高了65.31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代缴7900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79.33万元;为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对象提供计划生育补助保障2832.46万元;落实10.02万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16880.79万元…… 
一串串数字,一排排数据,一项项民生实事的全面完成,组成了民生工作的答卷,彰显着民生特色的政策措施,犹如冬日阳光,温暖着百姓生活。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五年来,翠屏区积极回应百姓关切,坚持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个个民生工程的实施,勾勒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生画卷,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秦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