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他为蓬溪县脱贫攻坚干了4件事,他觉得很值!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8-02 14:35:00 编辑:周姿彤 点击:
“国家花大力气来解决贫困这个问题,我也要尽我所能帮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2016年,有着14年基层工作经历的唐立强,主动请缨加入蓬溪县脱贫攻坚大军,不久便成为蓬溪县扶贫开发局社会扶贫股的一员。脱贫攻坚这条路,他一走就是4年。
当初不顾妻子反对,对咿呀学语的女儿疏于陪伴,以及4年的努力……这一切是否值得?
夜深人静时,唐立强也曾扪心自问。
4年来,他跑完全县83个贫困村,先后对接全县89个企业,为贫困群众的农副产品跑销路,牵头搭建起农产品电商平台;牵头组织建立7个扶贫车间;牵头成立社会扶贫服务中心;解决受疫情影响贫困户返岗就业难问题。探索出蓬溪电商扶贫“新路子”、造血扶贫“新模式”、社会扶贫“新局面”、就业返岗“新服务”。
这4年,牵头做了这4件事,唐立强说:“我觉得很值!”
探索蓬溪电商扶贫“新路子”
“王桥英是蓬溪县文井镇的贫困户,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其2万多个鸭蛋滞销,希望大家帮忙介绍销路。”在朋友圈无意间看见这个消息,唐立强核实真实性后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第二天,该户2万鸭蛋就销售完毕。
但是得知所有蛋鸭每天还会下2000多个鸭蛋,他马上又皱上眉头思考解决办法。向“黄总、李经理、张主任”等人求助无果后,想到了开超市的唐总。“明天喊他联系我,我来解决。”深夜12点收到唐总这样的答复,唐立强才安心睡下。
遇到滞销问题的应该远不止王桥英一家,为抓好防疫期间的扶贫工作,唐立强走村入户了解贫困户多余农副产品销售情况。调研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全县2983户贫困户生产经营性收入降低,289户贫困户农产品滞销。对此,在每次蓬溪县扶贫开发局召开的脱贫攻坚钉钉会上,唐立强总会提出几条能解群众燃眉之急的建议。
一直以来,唐立强就知道仅依靠全县帮扶力量不是解决贫困户滞销产品问题的长远之计。近年来,通过查找资料、走访企业、网上求助,他将目光逐渐移到了互联网上,期望借助中国社会扶贫网、本地电商平台、自媒体等渠道,让爱心人士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需求。
想到就做,他和同事连续多个昼夜攻克电商平台运行难点,牵头搭建蓬溪贫困帮扶信息平台,经统计,截至4月已发布物品需求3641件,成功对接3265件,号召全社会在网上捐赠2375次,捐赠金额34857元。
虽然通过“虚拟的网”结出了“务实的果”,但他也看到了电商捐赠这种输血式帮扶的局限性,随后,他又创新建立了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并以电商扶贫平台为主战场,建立了中国社会扶贫网爱心中转站实体店、中国社会扶贫网爱心中转站储存仓库。通过电商平台实时发布各乡镇贫困户农副产品信息,由电商物流统一收集。截至4月,共中转贫困户农副产品1000余次,受益贫困户5823人,实现网络和实体店销售金额80万余元,贫困户足不出户就让自家的农副产品不愁销路。
打造蓬溪造血扶贫“新模式”
“工作非常简单,每天能挣80至120元。”走进蓬溪县长坪村,一阵菌香扑鼻而来,公路旁琪英菌业扶贫车间里热闹非凡,几十个村民一边削着菇一边聊着脱贫后的生活。已脱贫的张女士表示:“我白天在车间工作,傍晚还可以接孩子放学,做不完的活也可以拿回家做,第二天按照计件算工资。”
原来,琪英菌业就业扶贫示范车间模式广泛,不仅在企业里面设置了“厂房式”扶贫车间,还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方式在贫困户家里或者集中安置点设置了分散加工的“作坊式”扶贫车间,为贫困劳动者提供生产辅料粗加工、削菇等灵活就业岗位,采取不考勤、不打卡、无任务、无指标的方式为贫困户创造宽松、自由的就业环境,以统一计件方式支付薪酬。
像这样的扶贫车间,在蓬溪县共有7个。
为推进扶贫车间工作,唐立强一个村一个村做工作,一个企业一个企业讲政策,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7个扶贫车间共吸纳就业贫困人口216人,人均年增收万余元,有效解决了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和稳定就业增收问题,做到务农、务工、顾家三不误。
打开蓬溪社会扶贫“新局面”
社会扶贫工作点多面广,如何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怎么激发社会力量的扶贫活力?又怎样让贫困户和企业齐头并进、协同发展?深思熟虑后,唐立强有了新的构思——建立一个融推广、培训、就业、销售为一体的社会扶贫服务中心。
勤于思,敏于行,于是他牵头在文井镇赵先村建立了2500平方米的北部片区社会扶贫服务中心。
社会扶贫服务中心具有四大功能,其一是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中心,主要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应用,让贫困户的需求与爱心人士通过网站对接;其二是培训中心,定期开展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业务知识;其三是扶贫车间,针对前期点对点培训以后,按照各自掌握的技能进行岗位匹配,培训结束可以上岗就业;其四是电商平台,贫困户的多余农副产品可以拿到中心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电商平台也能及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扶贫车间的产品。
佛手、白芷、紫苏、瓜蒌、贡菊、金丝皇菊……各类各季的扶贫产品在蓬溪县北部片区社会扶贫服务中心展示区摆放得整整齐齐,蓬溪县北部片区社会扶贫与产业发展做得有声有色。该中心自建成以来,种植、采摘、分拣、烘干、包装等工作为周边贫困户及村民群众提供了实质性就业岗位,解决贫困人员及当地老百姓务工就业500人次,依托本之草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众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集体12个、贫困户843户2111人入社增收。
“我平常就做做分拣和采摘的一些工作,一天能有60元的收入,非常满足。”正坐在服务中心分拣树苗的赵大爷开心地说。
“赵大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通过政府帮扶、集体增收、就业等实现脱贫。” 唐立强说,“今年我们还在群利镇九龙坡村建立起了南部片区社会扶贫服务中心,大力发展产业、社会扶贫,顺利摘掉‘穷帽子’,带动区域群众致富增收。”
开辟蓬溪就业返岗“新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保障贫困户返岗就业,唐立强牵头在全省创新开辟“扶贫专车”绿色通道,以“春风行动”为依托,与广东、成都、深圳等地开展企业与贫困户“联姻”计划,以贫困户自身就业需求和就业规划为导向,与用人企业进行“云匹配”,精准分配就业企业和岗位,形成“一对一”专项贫困户帮扶机制,提前锁定贫困户稳定返岗就业。
同时联合卫生健康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民工服务中心、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建立贫困户返岗信息共享机制,以全面体检、全面接送、全面就业为基础,统筹安排就业扶贫专项资金,保障贫困户到岗后的前期生活开支。还按照方便贫困户便捷就近的原则,全面实施县级和乡镇两种“出家门进厂门”专车直达行动,由医护人员、人社干部随行贴心服务,确保贫困户健康出行安全返岗就业。截止4月,收集全县转移就业贫困户3215人,集中输送返岗618人。
因在社会扶贫工作中的出色表现,2018年,唐立强获得蓬溪县第二届脱贫攻坚创新奖;2019年,获得遂宁市脱贫攻坚奖。在他的努力下,贫困群众的脱贫之路越走越宽,他也在艰辛且充实的扶贫路上,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扶贫干部的责任与担当。(衡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