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尽管2020年雨水不足,村里植下两年多的大雅柑也结出了硕果,焕发出的蓬勃生机像是对如今黄桶坡村的真实写照。
距离遂宁市安居区白马镇5公里的黄桶坡村,于2014年被评为省级贫困村。水泥路、蓄水池、文化室、卫生室、自来水……不管是别村有的还是没有的,2014年以前的黄桶坡村都没有,基础设施的欠缺让原本收入来源就单一的村民捉襟见肘,加之水源不足常年靠天吃饭,更让在家务农的村民无助无望。而今,伴随时间流逝的不仅是6年光阴,还有黄桶坡村穷困潦倒的过去,这6年,因为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地,黄桶坡村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迎来驻村力量 村民有了“大靠山”
2014年,黄桶坡村迎来了第一批驻村力量,谭建春离开三尺教台到黄桶坡村当起了第一书记,踏上了他的扶贫路。一驻村,谭建春就将村子来来回回走了个遍,挨家挨户逐一摸排情况,历时两个多月,他跟村干部和其他驻村队员找出了制约发展、致贫致困的症结。
党员干部组织不强,群众认识不够?就抓党建提认识促脱贫,不久,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风气迅速形成。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黄桶坡村成立了党员示范项目“萋坡农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种植玉米、养殖绿壳蛋鸡,让村民现场学习养殖技术。
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差?就抓基础设施建设,谭建春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通过申报项目、引导募捐等途径多方筹集资金,6年来,修建、扩建道路11.62公里,修建排洪渠300米、灌溉渠500米、提灌站1座,安装太阳能路灯80个,修建生产便道、产业路、蓄水、灌溉、排洪设施。
贫困户家里没电、养的鸡鸭不好卖、收获的粮食搬不回家、没水灌溉秧田……不论问题大小,驻村队伍总会想方设法帮助村民解决。驻村队伍和村干部6年如1日地走村入户及时掌握村民需求、帮助村民解决困难,让村民有了“大靠山”。
发展新产业 拓宽村民致富之路
没有产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就是一句空话。驻村工作队驻村后,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在白马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进合作社以及鼓励外出农民工带技术、带资金返乡创业。
——傲绿吉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350亩,种植大雅柑,间作榨菜、南瓜,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机会,村民务工、土地流转收入达15万余元。
——村集体与安居永丰绿色524红薯种植合作社合作,种植524红薯200亩。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种植技术、签订收购合同、采取定价加分红模式,带动村民增收20余万元。
——回引谭春翔、王杰等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分别建成春翔、英楠养殖合作社,现生猪存栏分别达到2000头、1500头。不定期以劳务用工形式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保障务工人员一天50元的收入。同时解决了4名贫困人员就业问题。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全村有32户贫困户,靠土地流转收入和在合作社务工,实现了稳定脱贫。
促进就业 特殊群众在家门口打工
年过花甲的贫困户谭泽敏,现在负责傲绿吉种植合作社的管理工作,每天除除草、浇浇水有1500元/月的收入。2014年,64岁的谭泽敏一家因病致贫,家中房子也年久失修、没法住人,村里为其办理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代缴了“新农保”费用,申请危房改造解决了住房问题,还为其找了一份工作。2020年6月初,谭泽敏一边在农田里倒腾着自己一亩多秧田一边说道:“管理大雅柑园不费时间,忙完了还能回家种点菜,感谢村上和合作社给我提供的这份工作,实现了我在家门口打工的心愿。”
建档立卡贫困户谭洪兵和谭万建从2018年底开始在春翔养殖合作社工作,每天负责投放猪食、清理粪便、清除杂草等工作,每个月有2200元的固定收入。
谭建春表示,下一步准备把村里公路旁边的闲置土地流转利用起来,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利用蓄水池和生产便道深化乡村产业链,提升基础设施以及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工作岗位……
6年来,黄桶坡村始终坚持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增收致富相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全面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2018年,全村贫困户66户207人已全部脱贫。昔日满是泥泞、贫困潦倒的小山村如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衡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