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耕地数量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保障。为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助力脱贫攻坚,船山区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
4月29日,船山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专家、农技人员来到老池镇学田村,对水稻集中育秧进行了检查验收。
一块块秧田里,检查验收组对秧田的田间管理、秧苗长势、病虫害防治以及育秧数量和质量进行了检查。
船山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与园区建设股股长顾刚表示,为切实解决船山区撂荒地复耕复种及粮食生产问题,区农业农村局在老池镇、永兴镇、仁里镇分别选择了三个集中育秧点。通过集中育秧,能够增加大春水稻播种面积5000亩,实现水稻增产250万公斤、农民增收近700万元。
据顾刚介绍,近年来,受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传统种植效益低等多种因素影响,船山区部分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对稳定粮食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为遏制耕地撂荒现象,确保粮食安全,船山区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大力推行育秧新技术,实行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田间管理,既保证了水稻品质,也节约了人、财、物。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与传统育秧技术相比,大田移栽面积增加了10倍,达到了1:100,即1亩秧田秧苗能够移栽大田100亩。
为切实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助力脱贫攻坚,船山区不仅积极增加水稻播种面积,还着力在旱地上做文章,以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顾刚说:“下一步,会陆续对部分撂荒地种植黄豆和玉米,预计到五月份大春生产结束的时,船山全区能够实现撂荒地复耕14000亩,预计能实现粮食增产近600万公斤,为全区农民增收近1800万元。”(邓昭德 董泽 侯安芳)